
课题 七下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学生需要通过教材,梳理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史实,知道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加强皇权的作用,认识到清政府在各个方面的措施对人民的影响是十分深重的,明确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及落后就会导致挨打的道理。 另外,学生还需要借助闭关锁国的基本知识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梳理不同时期的对外交往史实,体会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的正确性,理解我党政策的进步性。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19课,课文包括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政策四个子目。政治方面: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思想文化方面: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制度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面对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政府不跟潮流,在外交方面:实行了闭关的政策;社会方面: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危机加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学 情 分 析 初一阶段的学生,对清朝的历史了解的不多。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从文本和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老师可以充分放手学生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但是在材料文本的概括和归纳方面,还需要老师做好知识的铺垫,在提问的处理上循循善诱。比如在对闭关锁国这样的历史事件,要指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做辩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且历史知识积累较少,史料解读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视频、史料、表格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适当出示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及提高辩证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对于清政府有一定了解,但对于清朝君主专制的统治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进行反复梳理,理清清政府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各个方面措施。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对比清朝前期的中央机构职能,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时空观念) 2 、了解文字狱的含义及清朝文化专制的内容,归纳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影响,认识到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点 军机处的设立和君主专制的关系,闭关政策的影响。 难点 辩证分析君主专制在巩固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与弊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材料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1792年在乾隆皇帝80 岁大寿之际,马戛尔尼在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授意下到中国来访问。这也是中英两国第一次正式的官方交往,他来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全面扩大对华贸易,打开中国市场。这个愿望实现了吗?看到的清朝与传说中的东方大国一样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通过马戛尔尼访问中国故事引出课题,将这一人物作为本课的线索。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第一节:军机处的设立 过渡:马戛尔尼见到皇帝之前,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次不愉快的礼仪之争。因为按照清朝制度,凡是外国使臣来中国觐见皇帝应该行跪拜之礼。马戛尔尼听到之后勃然大怒,他觉得有失尊严,有失国体。最后两国各退一步,单膝下跪。同学们,一个简单的跪字,它不仅仅是礼仪的象征,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它更代表的是一种权利,我们来看一下在清朝时,大臣在面见皇帝时需要怎么办?跪受笔录。再来看一下之前的汉代、宋代和清朝,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