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2792

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0-0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2182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政治,高中,必修,统编,学年,人民代表大会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 1.知识层面:要求学生熟悉宪法中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条款,像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等内容,明确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深刻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清晰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涵、特征及运行机制。 2.能力层面:着重培养学生从宪法条文和政治生活实际案例中,分析、归纳和阐释国家性质与政治制度关系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现实政治现象,提升政治认知和分析问题的水平。 3.价值层面: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坚定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增强制度自信,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主观和法治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其生动诠释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承接了第四课关于我国国家性质等内容,同时为后续学习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教材主要涵盖两个目题,第一目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阐述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明确了其性质、地位、职权、代表组成及常设机关等内容;第二目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介绍了人大代表的产生、职权和义务,阐明了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履职。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政治现象有一定的关注和好奇,已初步接触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等知识,具备一定的政治认知基础。然而,他们对于政治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制度因素理解较为浅显,尤其对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国家权力机关的具体运作机制、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以及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加之学生缺乏实际政治生活体验,面对抽象的政治制度理论,难以产生深刻感悟。同时,在信息多元化时代,学生易受错误政治观点影响,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需紧密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借助丰富案例、多元教学方法及多样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从而坚定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对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认同。 清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积极支持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二)科学精神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其组织和活动原则,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理解我国政治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树立科学的政治观,理性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差异。 (三)法治意识 1.使学生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由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其行使职权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理解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权力运行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法治保障下的政治制度,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政治制度的法治秩序。 (四)公共参与 1.鼓励学生关注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和活动,通过组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