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教科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工具与技术》 单元主题 工具进化论———解锁技术改变世界的密码 课时安排 8课时 一、单元主题 工具进化论———解锁技术改变世界的密码 二、单元大情景 “人类技术文明博览会”策展行动 学生化身“技术策展人”,为筹办校园“人类技术文明博览会”完成三项任务: 1.任务一:解密古代智慧(探究简单机械原理:斜面、杠杆、轮轴) 2.任务二:体验技术革新(分析复合工具剪刀、印刷术的设计与应用) 任务三:预见未来科技(探索信息传播技术的演变与社会影响) 最终目标:分组设计“工具与技术”主题展区,举办校园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13.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 13.2 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3.3 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举例说明工具提升效率的原理(如杠杆省力); ②设计并制作简单工具模型; ③分析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印刷术推动文化传播)。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斜面》、《不简单的杠杆》、《改变运输的车轮》、《灵活巧妙的剪刀》、《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和《信息的交流传播》这7课内容。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通过生活实例(如核桃夹、螺丝刀)引导学生理解工具与技术的关系,探究工具如何提升效率。并尝试对比对比徒手操作与使用工具的效果(如夹核桃),分析工具的结构与功能匹配性(如杠杆原理在核桃夹中的应用)。 《斜面》旨在探究斜面省力原理,验证坡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坡度越小越省力)。并尝试搭建不同坡度斜面运送重物,测量拉力数据;联系生活应用(如盘山公路、螺丝钉螺纹)。 《不简单的杠杆》核心内容为学习杠杆三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发现省力条件(动力臂 > 阻力臂)。用杠杆尺实验验证省力规律;分析生活中杠杆应用(如撬棍、指甲剪)。 《改变运输的车轮》旨在探究轮子的作用(减少摩擦、提高效率),对比有轮/无轮运输的用力差异。并制作小车模型测试滚动摩擦;理解轮轴原理(如方向盘是轮轴的应用)。 《灵活巧妙的剪刀》剪刀为例分析复合工具(杠杆+斜面),理解设计如何满足需求(如裁布剪刀 vs 剪纸剪刀)。并拆解剪刀结构,探究刀刃(斜面)和手柄(杠杆)的协同作用。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以印刷术为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文化传播效率提升),体验活字印刷操作。并尝试雕刻简易活字(土豆/橡皮),对比雕版与活字印刷的效率差异。 《信息的交流传播》旨在探讨信息工具演变(从烽火到互联网),分析技术如何促进社会连接。并模拟“传声筒”实验,理解信息传递的原理与局限。 本单元以“工具优化人力”为核心,通过“认知—验证—应用—反思”的逻辑链,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并渗透“科技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1.递进式知识链: (1)基础认知(第1课):建立工具与技术的概念。 (2)机械原理探究(第2-5课):分项学习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及复合工具(剪刀)。 (3)技术与社会关联(第6-7课):以印刷术和信息传播为例,揭示技术对文明的推动作用。 2.能力培养主线: (1)工具使用 → 原理验证 → 设计应用 → 社会影响分析。 (2)例如:从使用核桃夹(第1课)到设计活字(第6课),体现“实践→创新→反思”的工程思维进阶。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理解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的工作原理; 2. 解释技术如何推动社会变革(如印刷术促进知识普及)。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工具提升效率的规律; 2. 用结构功能观分析工具设计(如剪刀的杠杆与刀刃配合)。 探究实践 1. 设计并完成斜面省力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