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5180

第1课 春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17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2025,七年级,语文,学制,五四,统编
  • cover
第1课 春 同步练习A卷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下列对《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A. 比喻、排比 B. 拟人、排比 C. 比喻、拟人 D. 夸张、排比 2. 下列句子中,体现作者对春天急切盼望之情的是( ) 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D.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 下列对“‘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的赏析,错误的是( ) A. 引用诗句,增强文学性。 B. 运用比喻,突出春风的柔和。 C. 从触觉角度描写春风。 D. 表现春风的寒冷。 4. 下列句子中,与“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像眼睛,像星星。 C.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D.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5. 下列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B.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应珍惜时光。 C. 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 D. 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 6. 下列对课文结构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全文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B. 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C. 赞春部分用三个比喻句突出春天的活力。 D. 课文以“春”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及背景 (1)《春》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2)《春》创作于1933年,此时作者刚结束欧洲漫游,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作品体现了他对_____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字词梳理 (1)拼音: 朗润( ) 酝酿( ) 抖擞( ) (2)词语解释: 朗润:_____ 花枝招展:_____ 呼朋引伴:_____ 3. 文本探究-文章结构 (1)课文中“盼春”部分通过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期待。 (2)“绘春”部分按照_____顺序,从草、花、风、雨、人五个角度描绘春天。 (3)“赞春”部分用三个比喻句分别将春天比作_____、_____、_____,突出其新、美、力的特点。 三、课内阅读 阅读《春》选段,完成题目: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这段文字描绘了_____图,主要从_____、_____、_____等角度进行描写。 2.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薄烟”指什么?有何表达效果? 4. “静默”一词用得妙,请赏析。 四、课外阅读 阅读季羡林《春满燕园》选段,完成题目: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便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