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1.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这封书信的针对性。 2.梳理文章层次,提取主要观点,把握其逻辑结构。 3.学习作者论述问题的论证方法,辩证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今天我们走进恩格斯的作品《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1.了解作者 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也是马克思的挚友,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教学过程 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1820年11月出生于普鲁士王国,1842年深秋前往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纺织厂任总经理,开始深入了解工人阶级。途经伦敦时与马克思初次会面,1844年8月与马克思开始他们牢不可破的友谊,共同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伟大事业。1847年1月与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1848年2月与马克思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1850年与马克思合作,先后两次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95年8月恩格斯逝世。 教学过程 2.写作背景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给他写出了这封回信。澄清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观点的歪曲,说明该如何准确理解“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这一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四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和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 【资料链接】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作了精辟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资料链接】 教学过程 三、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