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成语的含义。 1 教学目标 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2 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 能体味分析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4 引导学生学习对问题的辩证分析的方法。 5 教学过程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一、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76)。 教学过程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目的是对全体党员和全体干部进行的一次马列主义教育。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存 背景 在着的不良党风、文风和学风,分别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以反对党内的宗派主义,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以反对党八股的文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以反对主观主义的学风,这三篇报告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遵义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王明的错误路线没有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同时,新党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把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党内来。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干扰了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贯彻。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抓住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这个极好的时机,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 教学过程 整风运动的目的 通过整风,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学过程 整风运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而且这里的学习主要指学习态度,也即学风,是学习的根本问题。 二、文本详析 1.理解标题 思考:标题中为何使用“改造”而不用“改变”? 明确: “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地改变,而有“改掉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的意思,含“改”、“造”两个语素。而“改变”缺少“立新”的一面,只是一般的变化。 教学过程 前仆后继:仆:倒下。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 等闲视之:形容用平常的眼光对待别人或事物。 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 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辞博取群众的喜欢。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名不副实。 若明若暗:对问题情况有所认识却不清楚,或态度不明。 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2.掌握词语 教学过程 夸夸其谈:说话或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谬种流传:指荒谬错误的言论等广泛传播下去。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可歌可泣:形容事迹值得歌颂赞叹,令人感动得落泪。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发号施命:发命令;指挥。 钦差大臣: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去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第一部分 先从正面来讲,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