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685

(听赏)老虎磨牙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4-12-2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6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听赏,老虎,磨牙,教学设计
  • cover
(听赏)老虎磨牙 教学设计 1教学设想 通过聆听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感受节奏特点与风格;尝试性地演奏乐器,模仿与体会它们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民族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大胆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表现乐曲的强弱力度,领略震撼的音响效果;让他们寻找与探索身边的音源、根据自己的体会刻画老虎威风凛凛的各种形态;为情节的展开引出四个片段;老师以故事讲述的方式表现整首乐曲,给孩子们带来生动有趣、新奇神秘、层出不穷的学习方式。引领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增进对民族打击乐的喜爱情感,从而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初步树立传统国乐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和品德。21cnjy.com21cnjy.com 2教学目标 一、能初步认识与了解部分民间打击乐,大胆的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演奏乐器,聆听乐器的音色,感受民族打击乐的风格与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喜爱情感。 二、能通过身边音源的寻找与探索,让学生体会并参与到模仿与表现乐曲的创作活动中。加深对音乐要素的感受与体验。 21·cn·jy·com21·cn·jy·com 三、 能通过欣赏《老虎磨牙》感受四个音乐片段,并运用自己的想象与即兴创作为片段配乐,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和品德。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3教材分析 《老虎磨牙》是著名打击乐演奏家安志顺根据陕西渭北民间鼓乐创作而成的,作者以崭新的构思和表现手法,运用了七件乐器:座鼓、大锣、大镲、圪塔钹、组木鱼、双云锣和拍板。它们之间的维妙配合,使音响多彩、层次丰富、形象鲜明。乐曲以锣的喧嚣声制造了山风啸啸、松涛阵阵的壮阔背景。锣鼓声、刮奏声连续不断,表现了老虎抖动满是斑纹的皮毛、磨牙、欢跃等生动的形象。乐曲在非常干脆、利索的强音中结束。嘎然而止,意犹未尽。 整个作品采用了多织体的配器手法,结构紧凑, 演奏方法新奇,为孩子们带来了极富震撼力的听觉效果,生动地刻画了老虎打盹———下山———发怒———磨牙的四个片段。把民间打击乐提高到一种更加艺术化的层次。2·1·c·n·j·y2·1·c·n·j·y 4重点难点 一、通过仔细聆听感受力度的变化与表现。 二、通过寻找与探索周围的音源模仿乐曲的各种场景,并即兴创作表现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教学准备 大堂鼓、大锣、大钹、蛙鸣筒、木鱼、三角铁、沙锤、莲花板等。投影仪、卡片、磁铁等。 6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认识大堂鼓,初步感受与聆听乐器的音色与风格特点。 1、指名学生上台按照自己的方式演奏。提示多种演奏方法,聆听不同部位敲击的音色。 2、引导学生说出音色的特点,过渡到乐曲主题形象“老虎”的出现。 3、老师用堂鼓的各种演奏方法模仿“老虎”的体态与表情。引导学生加入大钹、大锣的演奏尝试,制造紧张气氛,加深学生的力度感受能力。 A:山林走路:p-mp-mf-f-ff B:丛林躲藏: p C:山中追逐: p-mf D:林中潜伏:sf大锣、大钹与堂鼓交替演奏(与学生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与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探索同一件乐器的不同敲击形式、部位及表现作用,让学生从情感上对民族打击乐器产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音乐分段听赏。(教师过渡到乐曲的听赏) 1、初听第一乐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说出想象的画面或场景.教师出示部分乐器(典型性),指名学生演奏并说出模仿的音乐形象:虫鸣、青蛙叫、风声等。 2、再听第一乐段: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想象力讲述音乐故事的开始片段。指名学生演奏多种乐器,表现第一乐段的故事情节,教师在旁给予指导与故事讲述。其他同学运用神秘小乐器,引导他们寻找代替堂鼓演奏的物品参与乐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