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6963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情境课堂课件】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件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5285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件,九年级,言之,议论,写作,单元
  • cover
(课件网)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九上语文情境课堂教学课件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三单元 写作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跟着课文学写作 03. 范文示例 04. 写作实践 同学们,在上个单元的写作学习中我们已经迈出了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了解、掌握议论性文章如何做到观点明确。 写议论性文章的目的是要使观点有说服力,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同,所以我们还要学习如何证明观点,使观点有说服力。 接下来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议论要言之有据。 1.围绕确定的观点,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2.学会选取真实准确、经得起推敲的材料。 3.注意材料使用的丰富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重点 难点 回顾教材课文,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做到议论言之有据的方法吧? 技法1 材料真实准确 论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另一类是道理论据。议论文中事实论据必须是最能反映客观现实的典型事例;道理论据应该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本质。无论使用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要真实准确,不能杜撰。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等。 作用: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 作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易被人接受。 知识卡片 来看看课文中那些真实准确的论据吧。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列举了王阳明院中静坐、面竹而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明人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而非作者的杜撰,因而能使人信服。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引用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的道理来论证应该如何敬业,引述准确。 技法2 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来看看课文是怎样选择材料的!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敬业与乐业》) 引用朱熹的话解释“敬”字的含义,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接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朱熹的话,便于听众接受、理解,这与作者“敬业”的观点相契合。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论教养》) 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一个男人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反面指出什么是“教养”,论证了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这与作者良好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相一致。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精神的三间小屋》) 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常常轻易接受别人的思想和收集外部信息,却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论证了我们需要第三间精神小屋,安放自我的观点。 技法3 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增强课文的说服力的吧!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敬业与乐业》) 作者既举例百丈禅师不断劳作、总统和黄包车夫各司其职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又引用孔子、庄子等言论作为道理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论教养》) 作者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