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小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分与合》 《8-9的分与合》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分与合、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8和9两个不同层次的设计让学生掌握9以内数的组成,为以后学习9以内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整个第二单元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经历探究8、9的组成的过程,掌握8、9的组成,能进行有序思考,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能用数学的语言较完整的描述出8、9的组成的过程,培养抽象推理能力。 1.在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经历探究8、9的组成的过程,掌握8、9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能用数学的语言较完整的描述出8、9的组成的过程。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推理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8、9的组成。 难点:理解8、9的组成过程,并能用数学的语言较完整的描述出来。 情景导入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分与合的知识。在学习6的分与合时,我们借助花朵纸片,把6朵花分成了两组,找到了6的分与合,一共有5组,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师:填一填,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分才有序?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8-9的分与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形式复习7以内的分与合,唤醒学生的学习记忆,引导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探究新知 活动一:研究8的分与合。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 师:8个圆形纸片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 活动要求: 1.5人一组,用圆形纸片摆出,然后按正确的格式写出来;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分的,讨论最好的方法; 3.组长收集整合成员的成果,记录出本组认为的最好方法。 效果评价:在小组活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结果,及时给与点评和指导。 交流汇报,整理8的分与合: 小组一:8个圆形纸片,左边1个圆形纸片,右边7个圆形纸片就知道了8可以分成1和7。左边3个圆形纸片,右边5个圆形纸片,就知道了8可以分成3和5。 小组二:我们组是按顺序分的,左边1个圆形纸片,右边7个圆形纸片,就知道了8可以分成1和7,左边2个圆形纸片,右边6个圆形纸片,就知道了8可以分成2和6,左边每次增加1个圆形纸片,右边每次减少1个圆形纸片,找到了8的分与合有7组。 小组三:我们组是按一对一对来分的,8可以分成1和7,7和1,2和6,6和2,3和5,5和3,最后是4和4。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听了大家的汇报,你们觉得怎样分最好? 生1:按顺序分,不会遗漏。 生2:成对成对的写方便又全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找出8的7种分法,并通过教师引导找到分解时可采用的规律,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有序思想以及类比联想的优势。 效果评价:生生之间互相评价讨论,找出最好的方法。 活动二:研究9的分与合。 师:用同样的方法将9个三角形分成两组。 学生与同桌合作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的过程,同学之间互评。 生1:我是按顺序分的,9可以分成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 生2:我是一对一对分的,9可以分成1和8,8和1,2和7,7和2,3和6,6和3,4和5,5和4。 师:在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1.按顺序分不会遗漏。 2.成对写出分与合。 设计意图:通过8的组成探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选用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索9的组成,更利于学生掌握。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探索9的组成的过程,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 效果评价: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述,及时给与点评和指导,注意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