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2859

8.3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日期:2025-11-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3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格式,2025-2026,学年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大气压强 教科书 书 名: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出卷网-: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产生原因和特点。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知道一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 规律。 (3)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能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2.科学思维: (1)通过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利用转换法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科学探究: (1)在探究大气压的存在的过程中经历问题、证据、解释和交流等关键要素。 (2)体验粗略测量大气压的过程。 (3)模拟人体呼吸,探究大气压的应用。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大气压强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航天服制作过程的了解,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设计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粗略测量大气压强。 2. 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同学家装满水的茶壶倒不出水来(用手堵住壶盖上的小孔),你有办法帮帮他 吗? (设计目的:通过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实验感知、认识存在。 实验 1(教师和学生):通过空易拉罐在手压力的作用下变瘪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还 有其他方法让它瘪下去吗?引导学生实验并发现,把空易拉罐加热,停止加热后用橡皮泥密 封开口处,稍等一会,罐子就瘪下去了。这与手的压力产生同样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分析, 是大气压瘪了罐子。此时类比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和特点得出大气存在压强。 引发学生思考,罐子被压瘪前后,它的周围都有空气,可现象却不相同的原因。引导学 生发现封闭容器中的气体也有压强,在质量和体积一定时,降低温度可以使封闭容器内的气 体压强减小。通过实验和思考学生发现,要让大气压强的作用显现出来,就要制造出压强差, 让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设计目的:通过手压瘪空易拉罐类比大气也能压瘪易拉罐,通过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和特点类比大气压强的的产生原因和特点,使学生对大气压强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实验现 象的分析,引发学生得出让大气压强的作用效果显示出来就要制造“压强差 ”。) 实验 2(学生): 向杯中倒满加有色素的水,排除杯内空气,把塑料片放在杯口,倒置过 来,水没有掉落,转向各个方向,水都没有掉落,证明大气存在压强,并且大气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不会是水粘住了塑料片?把装置放到密封箱内,逐渐抽 出箱内的空气,水掉落了。证明是大气压的作用使水柱不会掉落。 (设计目的: 由于大气看不见、摸不着,在老师前面讲过大气压强的存在后,有部分同 学仍然会对大气压的存在产生困惑,通过把覆杯实验装置放到密封箱,抽出箱内部分空气, 水掉落的现象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有更透彻的认识。) 实验 3(学生):用注射器吸水。首先把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时筒内几乎没有空 气了,拉动活塞,使筒内的体积变大,气压减小,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就会把水压到筒内。 (设计目的:通过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在质量和温度 一定时,封闭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变大,气压会减小。为抽水机的教学提供知识基础。) 实验4:在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后,老师抽出两盆中的部分空气,把两盆对合在一起, 请一些同学用最大的力气尝试把它们拉开。同学们拉不开,引发学生发现,打开进气口,两 个盆轻松的分开了。 (设计目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学生通过模拟 实验感受大气压的力量之大,为大气压强的测量埋下伏笔,同时通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