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作文真题 题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作指导 (含典范例文及亮点解读) 【考题回放·2025江苏连云港卷·题二】 作文(60分,其中含书写3分) 有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人说“读万卷书”就是“行万里路”。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一、审题指导 1、审导语材料 导语材料中呈现了两种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强调了阅读与实践、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并重,二者相辅相成;“读万卷书” 就是 “行万里路” 则更侧重于阐述阅读在某种程度上能达到与亲身经历相似的效果,通过阅读可以跨越时空,感受不同的世界、文化和人生,拓宽精神视野 。这两种观点都围绕 “读万卷书” 和 “行万里路” 展开,为我们写作提供了讨论的核心话题。 2、审写作任务 题目要求我们根据这两种观点引发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意味着我们既可以支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观点,论述阅读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也可以深入探讨 “读万卷书” 就是 “行万里路” 的内涵,分析阅读对人生体验的独特价值;还能对两种观点进行辩证思考,提出自己对阅读和实践关系的新见解。 文章体裁未明确限定,但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都需要围绕这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表达自己的思考感悟。 二、立意指导 1、基础立意 强调两者结合的重要性:“读万卷书” 能让我们获取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行万里路” 则让我们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学习地理知识时,书本上的山川河流介绍与实地游览所获得的感受截然不同,二者结合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突出阅读的基础作用:在无法亲身经历很多事情时,阅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我们能了解朝代的兴衰更替;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与命运。“读万卷书” 为 “行万里路” 奠定知识基础,让我们在实践中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阐述实践对阅读的深化作用:“行万里路” 可以验证 “读万卷书” 所获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能让我们发现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回到书本中寻找答案。比如,阅读关于古建筑的书籍后,实地参观古建筑,能更直观地感受其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进而对书本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2、新颖立意 以阅读为 “路”,构建精神世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真正 “行万里路”,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书中领略世间万物,体验不同的人生。阅读成为一种独特的 “旅行” 方式,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内涵。 实践与阅读的动态平衡:人生不同阶段,“读万卷书” 和 “行万里路” 的侧重点不同。青少年时期,以 “读万卷书” 为主,积累知识;成年后,更多地 “行万里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随着阅历增长,又会重新回归阅读,在阅读中反思实践,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读万卷书” 与 “行万里路” 的跨界融合: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将阅读与 “行走” 结合。通过线上阅读和虚拟旅行,打破时空限制,实现 “读万卷书” 与 “行万里路” 的融合。这种新的方式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也赋予了这两种观点新的时代内涵。 【典范例文】 《书阶铺路向远方》 七年级开学前的那个蝉鸣聒噪的夏日午后,妈妈牵着我的手推开新华书店的玻璃门。 暑气被阻隔在冷气帘幕后,油墨特有的草木清香在空调风中舒展,恰如她轻抚我肩头的温柔。彼时我尚不知,这缕书香将铺成一条蜿蜒长路,引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有人说“读万卷书”便是“行万里路”,而我渐渐懂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