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4697

专题六 议论文阅读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951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题,议论文,阅读
  • cover
(课件网) 第三部分 / 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 考 点 突 破 中 考 典 例 类型一 文体知识 必备知识 论点 概 念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 分 类 中心 论点 作者在文章中最主要的见解,一篇议 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示例:《敬业与乐业》开头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分别论述“有业之必要”“要敬业”和“要乐业”等分论点。 分论 点 用以补充与证明中心论点,是为中心 论点服务的,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 有分论点。 考点 1 论点 特 征 (1)论点是对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2)论点往往是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表达作者明确的态度,不用比喻、反问等手法。 (3)论点往往带有“是”“应当”“必须”“要”等标志词。 提 取 方 法 中心 论点 (1)看标题。有些文章标题是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那么标题本身往往是中心论点。 (2)看开头。中心论点有时会出现在首段末尾,有时还有“我认为”“由此看来”等提示。 (3)看中间。应注意过渡性的语言,有时过渡性的语言会点出中心论点。 (4)看结尾。在结尾提出中心论点的文章,中心论点的前面常有“总之”“综上所述”“所以”等标志性词语。 续表 提 取 方 法 中心 论点 (5)有时需将几个分论点适当地整合,用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分论 点 (1)看段首句或段尾句。文段是“总—分”式或“分—总”式的结构时,其首句或尾句往往是分论点。 (2)阅读文段,找到文段的论据,进而判断分论点。若论据是事实论据,则概括所举事例的内容,组织语言概括分论点;若论据是道理论据,则从所论述的道理中找关键词语,概括分论点。 (3)看其他文段观点句的位置,或研读文章的过渡内容及结尾的总结内容,由此概括分论点。 续表 必备知识 论据 概 念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分 类 事实论据 一般包括现实事例、历史事实、确凿数据等。 示例:《敬业与乐业》举出百丈禅师教训弟子要坚持每日做事,且自己一日不做事就一日不吃饭的事例,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从而论述“有业”的必要性。 道理论据 一般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文献、谚语、常识、定律等。 示例:《不求甚解》中引用陆象山的话———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论证读书不要因小失大的观点。 考点 2 论据 方法思路 1.补充论据 2.辨析论据 3.分析论据作用 必备知识 1.论证方法 方法 特点及作用 示例 举例 论证 特点:用确凿、充分且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一般有“如”“比如”“例如”“譬如”等标志。 作用: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或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无言之美》中列举了陶渊明的《时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众多例子,论证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考点 3 论证方法 方法 特点及作用 示例 道理 论证 特点:用名言、定理等来证明论点。一般有“××说”“俗话说”等标志。 作用:引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敬业与乐业》中引用庄子的名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的名言“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证“要敬业”的论点。 比喻 论证 特点:借助比喻来证明论点。一般有“如”“好像”“是”等标志。 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谈读书》中“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对人的作用。 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