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2.1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第2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1节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根据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事实。通过阅读“呼吸系统示意图”的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并通过对图中文字的细阅读和思考,进一步认识呼吸道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重点介绍肺的结构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在理解了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功能后,要求学生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廓的变化,再配合做演示实验,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理解后面讲述的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增加感性认识。在前述基础上讲述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通过进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的分组实验知道气体在人体内发生了交换,通过香水扩散的事例使学生认识气体在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分组实验,明确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重、难点)。 2. 通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详细描述人体气体交换的全过程,了解气体交换的意义(重、难点)。 3. 结合自身情况了解成年人正常和运动时的呼吸频率变化,对自身的呼吸频率变化有正确的认识(难点)。 【素养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学生理解气体交换对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呼吸系统是生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2.科学思维:通过“呼出气与空气差别”分组实验,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数据记录—结论交流的完整流程,提高实验操作与证据解释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提出并解决与气体交换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为什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 4.社会责任:结合“对着手掌哈气”活动和“运动呼吸频率增加”等真实案例,学生理解个人呼吸习惯,主动科学锻炼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 【教学难点】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二)活动导入 当你对着自己手掌哈气时,手掌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参加活动,描述感受,推测结果 新知探究 【任务一: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分组实验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问题: 1. A、C 两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化有何不同?该变化说明了什么? A:澄清、C: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 补充: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B、D 两集气瓶中的细木条燃烧现象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B:燃烧、D:熄灭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 补充:氧气有助燃效果,无氧则火苗熄灭 小组讨论 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成分有什么不同 呼出的气体与呼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人呼出的气体中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气的含量谁更多 虽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但仍然是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含量。 PPT展示美食照片,问走到美食街就能闻到浓浓的香气,并且还可以随着味道寻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这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气体具有扩散特性,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阅读聚焦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哪些部位?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由学生自己分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学生反馈,教师矫正: 静脉血→动脉血 2.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由学生自己分析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学生反馈,教师矫正: 动脉血→静脉血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