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9585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233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苏教版,第五,整体,人体“司令部”,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5单元《人体“司令部”》 单元主题 神经科学探秘营———解锁人体指挥中心的智慧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神经科学探秘营———解锁人体指挥中心的智慧” 围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探究“刺激-反应”机制、脑的奥秘及科学用脑策略,培养健康生活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 二、单元大情景 “小小神经科学家训练营” 学生化身“神经科学研究员”,通过四项任务探索人体指挥系统: 1.任务1:反应速度实验室(《刺激与反应》)———探究本能反应机制; 2.任务2:信号追踪行动(《从刺激到反应》)———绘制神经信息传递路径; 3.任务3:脑力开发计划(《我们的大脑》)———揭秘脑分区功能; 4.任务4:健康指挥官(《大脑的开发与利用》)———设计科学用脑方案。 最终成果:制作《神经科学探秘手册》,举办“大脑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神经系统); 5.6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路径; ②解释脑分区功能; ③设计健康用脑计划,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4课,围绕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展开,引导学生探究感知、决策与行为的科学机制。 (一)第17课《刺激与反应》 1.核心内容: (1)定义“刺激”(环境变化或信号)与“反应”(由刺激引发的活动)。 (2)通过游戏(如“翻转打手”“快速抓尺子”)体验人体对刺激的本能反应,分析反应速度差异。 (3)探究本能反应(如眨眼反射)的自我保护意义。 2.关键活动:记录游戏数据,分析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性(如躲避危险、味觉反应)。 (二)第18课《从刺激到反应》 1.核心内容: (1)引入神经系统组成:脑(司令部)、脊髓(信息中转站)、周围神经(传递信号)。 (2)绘制信息传递流程图(如守门员扑球:视觉信号→脑→肌肉指令)。 (3)通过实验测试皮肤敏感性(双笔尖触碰)和反应差异(避让落物实验)。 2.关键活动:对比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应速度,理解神经传递路径的复杂性。 (三)第19课《我们的大脑》 1.核心内容: (1)脑的结构:大脑(80%脑质量,沟回增加表面积)、小脑(协调运动)、脑干(维持生命)。 (2)大脑功能分区:语言区、视觉区、情感区等(左脑主逻辑,右脑主艺术)。 (3)实验探究记忆、情绪识别(表情图)、空间推理(七巧板)等认知功能。 2.关键活动:称量模拟大脑重量的苹果(约1400克),观察核桃类比脑沟回结构。 (四)第20课《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1.核心内容: (1)科学用脑策略:合理作息、交替学习、体育锻炼缓解脑疲劳。 (2)脑科学应用:图形表征法(气泡图、概念图)强化知识网络。 (3)批判不良习惯(熬夜、酗酒对记忆力的损害)。 2.关键活动:制定“科学用脑计划表”,分析案例(如课程表设计的合理性)。 (五)课程逻辑关系 本单元以“现象→机制→结构→应用”为逻辑主线,形成递进式认知链条: 1.现象层(《刺激与反应》):从生活实例切入,建立对神经反应的感性认识。 2.机制层(《从刺激到反应》):揭示神经系统的分工与信息传递路径。 3.结构层(《我们的大脑》):深入脑的物理结构与功能分区,解释认知原理。 4.应用层(《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将知识转化为健康实践,培养科学生活习惯。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描述神经信息传递路径; 2. 解释脑分区功能与记忆形成原理。 科学思维 通过流程图归纳神经传导规律; 2. 用类比法(“电话网络”)理解脑指挥机制。 探究实践 设计反应速度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