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涡阳县石弓学区暑期托管自我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蓬勃兴起 C.宋元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隋炀帝认为洛阳地处中原,河运便利,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且其地理位置适中,可以照顾全局。隋炀帝遂于605年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 ) A.炫耀王朝国力 B.巩固政治统治 C.推动交通发展 D.减轻民众负担 3.数轴学习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唐朝时期的时间轴,其中①、③处是() 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B.唐朝建立、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4.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可信度最高是( ) A.邮票《玄奘西 B.唐朝墓葬中出土 C.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D.中国文化读本 行求法》 的非洲黑人俑 《雅克萨之战》 5.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呈现的一个探究成果,可以推断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汉代的耧车(模型) 唐朝的曲辕犁 宋朝的秧马 A.商业贸易活动活跃 B.手工业规模扩大 C.农业生产工具进步 D.纺织技术的进步 6.钱穆先生说:“唐中叶以前,中国经济文化的支撑点,偏倚在北方。唐中叶以后,中国经济文化的支撑点,偏倚在南方。”这一变化说明唐朝中叶(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C.南方成为文化中心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7.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几乎把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新法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材料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 ) A.实施的背景 B.改革的内容 C.取得的成效 D.失败的原因 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9.有学者认为,尽管元朝行省的名称和官职设置与前代类似,看似沿袭汉地官制,但实质上是基于大蒙古国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处的“行大断事官”模式建立的。该学者认为行省制度( ) A.消除地方分裂隐患 B.重视因俗而治策略 C.具有民族交融特征 D.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10.“家国情———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位拥有“家国情———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文天祥 11.朱元璋认为:“西洋诸国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郑和下西洋() A.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 B.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C.积极开拓发展新海上航线 D.展开贸易赚取大额的利润 12.右图为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 A.是一部综合性高水平地理学专著 B.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巨著 13.对如下所示大事年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时间 1662年 1689年 1727年 1771年 事件 郑成功收 复台湾 中俄签订《尼布楚 条约》 清朝在西藏设置 驻藏大臣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 归祖国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4.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同时,在面对西方殖民扩张时,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