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2764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95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薪火,相传,传统,美德,教案,-2024-2025
  • cover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通过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道德观念和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 (3)责任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家国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真实情境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并能够将这些内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2)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用故事激发兴趣,让学习更有趣 展示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谁能说说这图中的内容? 提问:这张图片展现了什么? 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引导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这些宝贵资源能帮助我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理解荣辱,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寻找答案。 二、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具体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家国情怀。 【教学故事】——— 故事呈现案例,快乐好学习 故事情境 1:中国好人 播放视频《中国好人》。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中国好人”。 讨论任务: 你心目中的传统美德榜样人物还有哪些?他们身上有哪些美德事迹?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我心中的榜样是雷锋,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要帮助他人,奉献自己。 为什么这些传统美德历经岁月变迁还能经久不息呢? 生:因为这些传统美德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 提示:知识卡片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故事情境 2: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讲述故事: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 思考:谈谈你对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的理解。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梨树没有人管,但我们的心灵要有主人,要有道德底线。 提示:(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相关链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故事情境 3:孔子的教诲 讲述故事:孔子一生崇尚周礼,听闻郯子精通古代官制,便专程拜访。郯子讲述少皞氏以鸟名命官的缘由,孔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