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课时1) 基础巩固 1.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 D.分子种类 2.超氧化钾可做氧气源,可用于煤矿井下救援。能与水反应迅速放出氧气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A. B. C. D. 3.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和洁厕灵(有效成分为)混合使用时,会生成一种有毒的气体单质,该气体是( ) A. B. C. D. 4.某不纯的甲烷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则混入的气体杂质可能是( ) A. B. C. D. 5.北宋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时用到的一种颜料是石青,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下列属于其分解产物的是( ) A. B. C. D. 根基训练 6.汝瓷作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汝瓷的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其制作工艺复杂。汝瓷在烧制时,瓷土中的白云石(化学式为)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下列选项中,一定不属于白云石分解产物的是( ) A. B. C. D. 7.下列叙述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且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氢气燃烧,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液态水的体积 C.10克铜与10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0克氧化铜 D.蜡烛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 8.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历经数百年色彩依然。其青色部分来自蓝铜矿颜料,蓝铜矿主要成分表示为,加热可分解为三种常见化合物,则加热该物质不可能生成的是( ) A.CuO B. C. D. 9.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测得试剂和装置的总质量为,加热铜粉,反应后测得试剂和装置的总质量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热过程中,铜粉由红色变成黑色 B.实验中铜粉未完全反应,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时, D.该实验不使用橡胶塞和气球时,则 10.食盐的主要成分是,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某种产品,该反应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B. C. D.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含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丙一定是化合物 B.物质丁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是14:3 思维拓展 12.如图是某品牌纯碱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品牌 品名:纯碱 有效成分:碳酸钠 保存及使用注意事项:略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对其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进行如下实验:取样品6g放入烧杯,然后向烧杯中不断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发现共消耗稀硫酸60g,称得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是63.8g。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该反应_____(填“是”、“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反应产生的质量是_____。 (3)试通过计算确定该品牌纯碱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 13.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 1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则: (1)该物质含有_____种元素。 (2)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整数比)。 (3)物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小林用图1中B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天平平衡,待反应结束后,小林发现天平指针偏右,原因是_____。 (2)为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小郭只更换了B实验的装置,如图2所示,此装置中气球体现的作用除盛放固体试剂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