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3727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共32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247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收入 分配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在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体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制度自信。 2.法治意识:通过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渠道,理解国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措施,树立劳动者要勤劳致富,合法经营的法治意识。 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位青年学生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原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形式和意义,我国居民的收入来源,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难点: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辨别分配方式和和居民收入来源,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自主学习: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是什么?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4.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5.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来源/途径有哪些? 6.劳动的重要性及要求? 7.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8.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有哪些? 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美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该村富裕后,还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 思考: ①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②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 探究与分享 P44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P45名词点击) (2)国民收入有: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 (3)为什么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人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人、企业收入和个人收人,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决定因素: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按劳分配为主体: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按劳分配中不提“不劳不得”】 (3)具体形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只存在于公有制) ①公有制经济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 ②农村集体经济中的承包土地自己经营所得收益。 为什么要做各项必要扣除? 马克思认为,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每个劳动者之前必须做必要的扣除,因为不做必要的扣除社会就会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对弱者进行有效的补偿,无法实现社会正义。 满足社会再生产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 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学校、保健设施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社会扣除理论 企业 国家 相关链接 P45 意义: 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