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生字,会写“祖、啊”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一小节中的感叹句、第二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掏”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一小节中的感叹句、第二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掏”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聊天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变身成为时空旅行者,跨越时空之门,领略远古生活,聆听来自远古的故事。 2.一起读读第23课课题。你们把这个“祖”字平舌音读得很准确,再读一次。 3.什么是“祖先”?(生自由说,师出示查资料得来的解释:民族或家族的上代,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4.“祖”字还是要写的生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它是什么偏旁?(“示字旁”)所以这里只有一个点,右边是“且”,里面是两个小短横,左沾右不沾。 5.你能给“祖”组个词吗?(祖父、祖母、祖国、祖宗……) 6.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 它是什么样的?(舒服、柔软、能摇来摇去、小小的……)你对祖先的摇篮产生了什么疑问呢?(自由问) 预设: ①祖先的摇篮是什么?②祖先的摇篮长什么样?③祖先的摇篮在哪里? 任务一:初读诗歌,初识祖先摇篮 1.带着疑问,翻开书本,读读这首诗吧!想要弄清楚刚刚的问题,首先得完成第一个任务:读准确———标一标:标出诗歌的小节号。②读一读: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字多读几次。 2.⑴读词语:自由读读词语,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小火车开起来。 ⑵学习生字,感受词语搭配的准确。 ①出示生字“摘”,来到菜园里,你可以摘什么?来到果园里,你可以摘什么?现在在教室里,你可以摘什么?(把眼镜摘下来)。 ②出示生字“掏”,认读,做动作理解:从口袋掏出钥匙,从书包掏出语文书。 ③小结:这两个字都是跟手有关的动作,我们先写提手旁。(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 ④搭配词语:摘野果 掏鹊蛋 ⑤同学们还能用“摘”和“掏”分别组哪些词? 3.这些词语宝宝回到诗歌中去了,同学们能完成第二个朗读任务,把诗歌读通顺吗?请学生分别来读这四小节。(提示第一节中的“啊”跟在“篮”后面,和“lan”的韵尾“n”相连,变音为“na”) 4.现在你知道祖先的摇篮是什么了吗?快速回答。 (原始森林) 5.诗歌中哪两句话提示我们:原始森林就是祖先的摇篮?请你默读课文,画一画。 6.交流,读自己找到的句子:第一节———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四节———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7.这两句话都是在说原始森林就是我们祖先的摇篮。一起来读一读。 8.这两节诗中有两个词告诉我们原始森林的特点,哪个词? (一望无边,苍苍茫茫) 这个词你怎么理解?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敕勒歌》,其中就有这么一句。所以,苍苍茫茫就是形容特别大,没有边际。读一读这个词组,读出无边无际很大的感觉来。 请同学们在语境中认读这两个词语,大家一起齐读。 现在让我们通过视频走进祖先的摇篮,看看祖先的摇篮到底是什么样。(播放视频) 任务二:再读诗歌,聚焦字词想象 关注重点词,引发想象。 同学们,想把诗歌读好吗?我们先拿第一小节练练吧! 个别读,师指导强调“啊、一望无边”,注意感叹号。再练,请个别读,评价:你的朗读把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大家一起读。 指名多人读,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指导。 抓住感叹号和感叹词“啊”进行朗读指导。读好这一节有一个字和一个标点符号很重要,同学们有发现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