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5543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总结提升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5153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七,八年级,2024,编版,史部,年历
  • cover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总结提升 一次重要的谈判与一个重要的“协定”: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一条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主线:战争爆发———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战争胜利 一次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两种国民党的进攻方式: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三大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1.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比较 相同 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不同 西安事变的意义在于国民党决定一致对外,联共抗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重庆谈判则在于努力实现中国的和平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并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庆谈判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并准备召开人民政协会议,但最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使其破灭 2.红军长征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比较 背景 红军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是在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为粉碎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依靠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的地形,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寻机歼敌,这只是作战方针发生了变化 过程 长征时,是离开根据地转移到陕北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没有离开陕北,仍然继续转战陕北,并指挥着全国各大战场的战斗 结果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2024湖南中考)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  ) A.重庆 B.南京 C.西安 D.广州 2.(2024青岛中考改编)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后,在机场发表谈话:“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上述任务而奋斗。”这反映出毛泽东飞抵重庆的目的是(  ) A.争取国民革命的胜利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3.(2024长春中考)毛泽东曾说:“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却主动撤离延安。这一行动反映了我军 (  ) A.军事指挥策略灵活 B.拉开战略进攻序幕 C.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取得战略决战胜利 4.(2024浙江中考)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使人民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刘少奇指出,这是争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这里,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是 (  ) A.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B.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C.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5.(2024达州中考)1947年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中央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采取跃进的样式,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这一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6.(2024宿迁中考)据下图人物信息卡,推断他牺牲于 (  ) 人物信息卡 朱瑞(1905—1948年),汉族,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1948年10月1日,在参加义县(位于辽宁锦州)战斗中牺牲,时年43岁。他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7.(2024临夏中考)1949年解放临夏抢渡黄河战役中,军民密切配合,昼夜奋战架设浮桥。水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