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7635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9-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561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2025-2026,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二)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辩证思维审视传统文化,既看到其精华部分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也能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因素。通过深入探究,学生要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关键路径,能够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学生应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弘扬民族精神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与传承发展,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第三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展开,本框在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聚焦中华传统文化,是从一般文化概念到具体文化形态的深入探究。它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阐述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强调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本框内容为后续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等内容奠定基础,在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过往学习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接触,如传统节日习俗、经典诗词等,但这些认知较为零散、表面,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理解。部分学生受多元文化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甚至存在片面否定或盲目推崇的情况。不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若教师能创设恰当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他们有能力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及正确传承方式。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学生深刻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拥护党和国家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政策方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积极投身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在当代的价值,正确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理性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不盲目跟风,形成科学的文化观,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公共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传统技艺学习体验等。在实践中,学生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传播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公共参与能力,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文化建设。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核心思想理念(如讲仁爱、重民本等)、中华传统美德(如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如促进社会和谐等)。理解其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传承从未中断;博大精深,在文学、艺术、科技等多领域成就斐然,内涵丰富。准确把握这些内容和特点,是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 2.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树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的正确态度。认识到传统文化既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