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1130

2.2 地图(第1课时)教案 配套课件(共26张PPT) 中图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733104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七年级,地理,2024,图版,26张
    《地图》教学方案 第1课时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科学价值观。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能正确识别地图的方向、量算距离、熟悉常见图例。 区域认知:了解地图的三个要素,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三要素阅读地图,学会阅读地图。 地理实践力:学会阅读地图,在生活中能够熟练使用地图。 (一)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运用地图,正确识别地图的方向、量算距离、熟悉常见的图例。 学会阅读地图,在生活中能够熟练使用地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地图,正确识别地图的方向、量算距离、熟悉常见的图例。 学会阅读地图,在生活中能够熟练使用地图。 【难点】 学会阅读地图,在生活中能够熟练使用地图。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2课时。通过创设实际地理情境———从大观园到中国美术馆有多远导入新课,整体采用探究教学模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导入:从大观园到中国美术馆有多远?———通过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讲解:依次讲解地图的用途、方向、比例尺、图例等知识———为后面小组活动做好知识铺垫; 小试牛刀:地图的阅读相关考题练习———巩固地图的阅读方法;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地图,使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在生活中能够熟练使用地图,提升区域认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探索 【展示图片】北京城区(局部)图 【提出问题】1.在图中找到大观园和中国美术馆所在的位置。 2.判断大观园在中国美术馆的什么方向。 3.找出从大观园到中国美术馆的最近路线。 4.大致算出大观园和中国美术馆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 观看图片 思考回答 通过真实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怎么解决以上问题呢?我们要学会阅读地图。 环节二 知识讲解 一、地图的用途 【展示图片】北京政区图、北京地形图、北京交通图、北京旅游导览图 【提出问题】说出下列地图属于什么地图? 【归纳总结】利用地图,人们可以更准确、快速地获取空间信息。 观察图片 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展示阅读】地图便捷生活 阅读思考 【展示图片】北京地形图 【提出问题】地图上都有哪些基本要素? 读图思考 归纳总结: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方向、图例和比例尺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应当明确这些“语言”的含义。 环节二 知识讲解 二、地图上的方向 【展示图片】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 【提出问题】1.图中郑州、上海、南昌、重庆、西安分别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2.图中祈年殿在皇穹宇的什么方向?皇穹宇在斋宫的什么方向? 3.图中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乙地在丙地的什么方向? 观察图片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落实区域认知 【展示思考】使用地图时的定向 阅读思考 归纳总结: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三种方法:一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经纬网: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三、地图上的比例尺 【知识讲解】比例尺表示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缩小的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吗? 思考并回答 为后面计算储备基础知识 【展示图片】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图、北京城区(局部)图、中国地图 【提出问题】比较以下三幅图比例尺的大小。总结比例尺与图幅之间有什么关系? 观察图片 动笔量算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