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六章 探究电路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电阻与变阻器 1.电阻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符号:R (3)单位: ①国际单位:欧姆(Ω)。 ②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③换算关系:1MΩ=106Ω;1kQ=103Ω。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大量实验表明: 横截面积相同的同种材料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长度相同的同种材料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不同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一般不同。 研究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常见材料根据其导电性能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2.变阻器 (1)变阻器:电阻大小可以发生变化的装置。常见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及电阻箱。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金属杆、滑片、电阻丝、瓷筒、接线柱。 ①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②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例如:“20Ω 2A”是指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③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④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通常有四个接线柱。 ⑤连接:“一上一下” 考点二 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实验电路图是怎样的?实物图如何连接? (2)连接电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3)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有哪些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移动滑片的目的是控制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 (4)实验用到什么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①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②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来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5)实验结论是什么? ①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 (1)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 变形式:求电阻,求电压。 (3)适用条件 ①同一性:三个物理量必须对于同一电阻或同一段电路。 ②同时性:指公式I=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时间对应的值。 ③纯电阻电路,即电流通过导体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如有灯泡、电炉丝、电饭锅等的电路。 (4)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公式,表示当电阻一定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②由欧姆定律的公式可推出U=IR、R=,即对于同一段电路或同一用电器,只要知道I、U、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 ③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表示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不能单纯从数学关系上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5)利用欧姆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电路连接方式。 第二步:在电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