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3204

27.《漏》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30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案
  • cover
《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漏、贼”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哩、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体会故事的趣味和语言特点。 3.能借助示意图以及情节巧合的特点,复述故事第一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体会故事趣味和语言特点。 2.能借助示意图以及情节巧合的特点,复述故事第一个场景。 教学过程: 一、“漏”字导入,初识趣 1.创设情境:学校要开展“趣味故事会”要寻找“老故事“传讲人。今天要在班级先开展“班级趣味故事会”。 2.讲故事有方法:回顾讲故事的方法。预设:思维导图、借助表格、看图说故事……今天我们将尝试着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板书:复述故事) 3.出示课题《漏》,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漏”。 4.介绍民间故事。学生初读故事,理解课题“漏”。 5.出示词句检查自读效果: 第一行 胸脯 脊背 第二行 颠 蹿上去蹭下来 顺势一纵 第三行 粘住 旋风。学习多音字“旋”。 第四句子: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①指名读。读好轻声,提示: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比较口语化。出示:含有“哩”的句子,再次指名读。 6.交流:在不同的人物眼中,“漏”指什么? 二、学习活动一:绘制人物关系图,复述开头 故事总少不了人物,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指名说。 相机学习“贼”,指导书写。出示评价标准,同桌互评。 故事中贼和虎一心想干什么?指名读。 4.给学生五个人物名牌卡,学生摆一摆,添加横线和动词,让人物之间建立联系,再借助人物关系图,讲好故事的开头。 5.小结:民间故事人物在一开始就会一一登场。板贴:梳理好人物关系,能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活动二:绘借助示意图,说完整 过渡:人物关系清楚了,这么长的故事我们要怎样才能把故事内容顺利复述出来呢?出示课后习题的图示,学生观察左右两侧,说发现。 板贴虎和贼的逃跑过程中的地点。说清虎和贼的逃跑路线。 学生借助逃跑路线和文字提示,简单说故事内容。 4.小结:抓住地点和情节,能帮助我们梳理故事情节。板贴“抓地点情节” 5.五个故事场景,你觉得那个情节最有意思,最吸引你?生交流。 四、学习活动三: 抓住人物细节,说生动 过渡:这个故事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每个部分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蒙蒙小雨的晚上,老虎来了,贼也来了,接下来会发生了什么?默读3-9自然段,横线画出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句子,并读一读。 交流:最有意思的句子。 预设1: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贼也正想往下跳。 这是抓住人物动作写的,有个动作他们是怎么“偷”就清晰可见了。引导读好人物的动作。 预设2:老虎趴在驴圈里想:……贼蹲在屋顶上想:……… 生说趣味。师提醒学生讲好故事人物的心里活动不能丢。 理解“莫非”你能换个词语 难道,莫不是,这是老虎心虚的猜测,怎样读?指名读。 师生合作读。读着他们心理话,你想到什么词形容?做贼心虚。 预设3:逃跑的情景。 小结:当我们抓住人物细节(板贴),就能把情节讲具体。 这个故事特别长,一千多字,怎样才能做到重点内容不遗漏呢?老师还有一个小妙招,就藏在文字里。仔细看,说说你的发现。预设:1人物交替出现,虎和贼的想法差不多,语言反复。 小结:发现这个规律就能做到有条理,不混乱,重要内容不遗漏。 五、借助示意图,分小组练说详细复述 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学到的方法,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试着讲第一个场景。同桌之间,你讲我听,我讲你听。讲完后相互评一评。 争做“老故事传讲人”,学生复述故事,生评价。 第一场景的精彩复述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练说复述。把完成故事呈现出来,看看谁能成为班级的“老故事传讲人”。 4.小结:读故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