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2单元《遗传与变异》 单元主题 生命密码侦探社———探索遗传与变异的奥秘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命密码侦探社———探索遗传与变异的奥秘 二、单元大情景 “生命科学侦探团”招募计划 学生化身“遗传侦探”,通过三阶段任务破解生命密码: 1.任务1:家族特征解密(对应《生物的遗传》)→ 建立家族特征档案库 2.任务2:变异现象追踪(对应《生物的变异》)→ 分析生物多样性成因 3.任务3:基因密码破译(对应《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设计未来生物改良方案 最终成果:发布《生命密码解密报告》,举办“生命科学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 8.5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 ②通过化石等资料分析生物进化现象; ③设计实验探究遗传规律(如孟德尔豌豆实验)。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这3课。围绕生物特征的传递与变化展开,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逐步深入到科学本质的探究,形成对生命延续规律的完整认知。 (一)第5课《生物的遗传》 1.核心内容: (1)通过对比自身与父母的特征(如脸型、耳垂、卷舌能力),归纳“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2)拓展到动植物案例(如狗、猫、豌豆),验证遗传的普遍性。 (3)建立概念:遗传是生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生理、行为上的相似性。 2.关键活动: (1)“为动植物找家人”:分析照片中亲代与子代的共同特征(如毛色、花纹)。 (2)绘制家族特征图谱,用科学语言描述遗传现象(如“显性性状”)。 (二)第6课《生物的变异》 1.核心内容: (1)探究同种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如人类双胞胎、不同品种大米、多色三叶草)。 (2)区分可遗传变异(基因改变)与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影响,如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3)建立概念:变异是生物子代与亲代或同代个体间的差异。 2.关键活动: (1)“大米分类实验”:观察颜色、形状、透明度差异,理解变异多样性。 (2)辩论“变异利弊”:结合农业案例(如抗虫棉育种),分析变异对生物适应的意义。 (三)第7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1.核心内容: (1)科学史探究:孟德尔豌豆实验(红花/白花杂交揭示显隐性遗传规律)。 (2)现代科学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沃森与克里克模型)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3)人工干预变异:辐射育种、杂交水稻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2.关键活动: (1)模拟“孟德尔实验”:用彩色豆子模拟基因组合,计算子代性状概率。 (2)设计“未来作物”:结合遗传变异原理,绘制抗病小麦改良方案。 (四)课际逻辑关系 1.纵向递进: (1)现象层(《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 机制层(《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2)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概念,再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原理,符合“经验→抽象→本质”的认知规律。 2.概念互补: 遗传与变异构成对立统一的生命基本特征: (1)遗传维持物种稳定性(“种瓜得瓜”)。 (2)变异推动生物多样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能力进阶: 观察描述(课1)→ 对比归纳(课2)→ 实验验证与工程应用(课3)。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解释遗传变异现象,举例说明DNA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科学思维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显隐性遗传规律(如用彩色豆子模拟基因组合) 探究实践 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撰写《杂交水稻改良方案》 态度责任 辩证看待基因技术(如转基因食品),树立科技伦理意识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已知“孩子像父母”现象,但对基因、DNA等微观概念模糊。 2.学习难点:显隐性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