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探索宇宙》 单元主题 星际探险家———从太阳系到深空的科学征程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星际探险家———从太阳系到深空的科学征程 围绕宇宙层级认知(太阳系→恒星→星系→深空探索),引导学生建立空间尺度概念,培养工程思维与科学探索精神。 二、单元大情景 “中国航天局少年宇航员训练计划” 学生化身“预备宇航员”,完成四项任务: 1.任务1 太阳系建模师(《太阳系大家族》)→ 构建太阳系模型 2.任务2 星空观测员(《观察星空》)→ 破解星座运动密码 3.任务3 火箭工程师(《冲出地球》)→ 设计反冲推进装置 4.任务4 深空策划官(《探索宇宙》)→ 论证火星移民方案 最终成果:举办“宇宙探索科技博览会”,发布《深空探索白皮书》。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9.宇宙中的地球; 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9.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3.3 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太阳系结构; ②用模型说明宇宙层级关系; ③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太阳系大家族》《观察星空》《冲出地球》《探索宇宙》4课,以宇宙认知为主线构建“由近及远、由认知到实践”的知识体系。 《太阳系大家族》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宇宙中的地球”核心概念--学习内容9.1(地球是一颗行星)。旨在探究太阳系结构(太阳、八大行星、卫星等),通过数据对比(如行星大小、轨道位置)建立空间尺度概念。并尝试制作太阳系模型,分析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气态巨行星)。 《观察星空》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学习内容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核心内容为辨识四季显著星座(如北斗七星、猎户座),理解恒星视运动规律(北极星定位、星座周年变化)。并尝试使用使用星图软件模拟星空,记录星座位置变化规律。 《冲出地球》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学习内容9.6(太空探索拓展认知)。通过梳理人类航天史(从加加林到中国空间站),分析火箭原理与技术突破(如多级推进、轨道计算)。并尝试动手设计水火箭模型,探究反冲力与飞行轨迹的关系。 《探索宇宙》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学习内容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核心内容为探讨深空探测意义(寻找地外生命、开发资源),反思科技伦理(如太空垃圾治理)。辩论“载人航天的必要性”,设计未来火星基地方案。 四课按“知识基础→能力进阶→价值升华”递进: 1.认知层级: 太阳系(行星尺度)→ 恒星与星座(星系尺度)→ 航天技术(工程应用)→ 宇宙探索(伦理反思)。 2.能力发展轴: 模型建构(《太阳系》)→ 观测分析(《观察星空》)→ 工程设计(《冲出地球》)→ 批判思维(《探索宇宙》)。 核心素养贯穿: 科学观念(天体规律)→ 探究实践(观测/制作)→ 态度责任(科技伦理)。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描述太阳系结构、星座运动规律; 解释火箭反冲原理 科学思维 用数据对比行星大小; 推演星座周年变化规律; 论证深空探测可行性 探究实践 制作太阳系比例模型; 使用星图软件记录数据; 设计水火箭并优化 态度责任 分析中国航天成就; 撰写《太空环保倡议书》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 (1)已知地球公转/自转(五年级) (2)对星座有生活认知(北斗七星传说) 2.学习难点 (2)抽象理解宇宙尺度(光年概念) (2)火箭推进原理的力学转化 3.兴趣点 (1)中国航天视频(神舟发射) (2)角色扮演(宇航工程师) 七、活动设置 (一)活动1:太阳系比例大师(《太阳系大家族》) 1.目标:用比例模型呈现行星大小与距离 2.达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