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5单元《科技改变生活》 单元主题 科技创变者———解码技术推动文明的密码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科技创变者———解码技术推动文明的密码” 围绕技术革新如何解决人类发展难题,引导学生理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共生关系。 二、单元大情景 “未来创客营”科技挑战赛 学生化身“科技创变者”,通过四阶段任务破解技术变革之谜: 1.任务一:文明解码师(《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2.任务二:农业革新者(《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 3.任务三:建筑工程师(《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 4.任务四:工业革命家(《电动机与现代工业》) 最终目标:举办“科技创变博览会”,发布《技术变革宣言》。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13. 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 13.1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方法 13.2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分析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双重影响; ②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技术原理; ③评估科技发展的伦理责任。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电动机与现代工业》这4课。 《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通过分析火的使用、轮子、蒸汽机、互联网等重大发明,探讨科技产品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学生需制作“里程碑卡片”,对比古今生活方式(如照明工具从煤油灯到电灯),理解技术迭代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聚焦化肥的发明与应用,对比传统农业(依赖自然肥料)与现代农业(工业化生产)的差异。并通过豆苗生长对比实验(施化肥 vs 未施肥),验证化肥对作物产量的提升作用,同时讨论其环境污染风险。 《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探究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特性(抗压、抗拉),分析其如何解决传统建筑材料(如木材、砖石)的局限性。并通过模拟实验———对比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理解“钢筋增强结构稳定性”的科学原理。 《电动机与现代工业》剖析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列举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机床、传送带)。并通过拆解小型电动机模型,观察电磁铁与转子的相互作用,解释电动机如何驱动现代机械。 课程逻辑关系 1.纵向递进: 第1课奠定认知基础(科技史脉络)→ 第2-4课聚焦具体领域(农业、建筑、工业)的技术革新→形成“文明演进-行业应用”的知识链。 2.横向关联: 四课均围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渗透“需求驱动创新”的工程思维(如化肥解决粮食短缺、钢筋混凝土应对建筑安全需求)。 能力进阶: 从分析历史案例(第1课)→ 实验验证技术原理(第2-3课)→ 探究技术转化机制(第4课),逐步培养“科学-技术-社会”的系统认知。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化肥增产原理、电动机能量转化等关键技术机制 科学思维 用“需求-技术-影响”模型分析科技利弊 探究实践 设计豆苗施肥对比实验;测试混凝土承重极限 态度责任 辩证看待技术双刃剑效应,提出“绿色科技”改进方案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已知杠杆、电路等基础原理,但对技术系统革新缺乏深度认知; 2.学习难点:理解抽象技术史(如蒸汽机到电机的动力革命); 3.兴趣点:对拆解机械(电动机)、建造模型(混凝土块)兴趣浓厚。 七、活动设置 第15课 技术时光长廊 梳理技术迭代脉络 制作“文明里程碑”电子时间轴(信息技术)+ 辩论“手机利与弊”(语文) 第16课 化肥实验室 验证化肥对作物影响 豆苗分组实验(施化肥/有机肥/无肥)+ 绘制产量柱状图(数学) 第17课 建材挑战赛 探究钢筋混凝土强度 承重测试(钢筋网混凝土 vs 素混凝土)+ 设计桥梁模型(工程) 第18课 电机拆解工坊 理解电能转化机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