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5563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卷(1.1-3.3)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42192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1.1-3.3,科学,测试,期中,学期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卷(1.1-3.3) 1.(2024九上·诸暨期中)某同学在家里厨房学习烹饪,以下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纯牛奶变酸 B.煤气燃烧 C.铁锅生锈 D.自榨果汁 2.(2024九上·诸暨期中)下列关于酸碱溶液配制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 B.配制NaOH溶液 C.稀释浓H2SO4 D.测稀H2SO4的pH 3.(2024九上·诸暨期中)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红色 B.蓝色 C.红色(C和A重复了) D.蓝色(D和B重复了) 4.(2024九上·诸暨期中)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铜丝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固体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水中,液体的温度都会升高 5.(2024九上·诸暨期中)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 6.(2024九上·诸暨期中)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 7.(2024九上·诸暨期中)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击木块”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上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显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钢球滚下的高度和小球的质量等 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8.(2024九上·诸暨期中)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甲和乙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如图,则(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 9.(2024九上·诸暨期中)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10.(2024九上·诸暨期中)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打水漂”的方式返回,返回轨道如图所示。通过多次进入大气层成功降低速度,避免了返回器燃烧破损的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大气层前,返回舱机械能减小 B.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会与大气摩擦产生内能 C.跳出大气层时,返回舱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 D.第二次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的动能比第一次进入时小 11.(2024九上·诸暨期中)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塞甲是玻璃塞 B.③反应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水、 D.⑥中酚酞试液用完后,滴管及时清洗 12.(2024九上·诸暨期中)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科学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 (  ) A.0.02 J B.0.2J C.2J D.20J 13.(2024九上·诸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