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篮球:行进间运球 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指导下,本课以2011年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新课标内容标准为依据,在充分体现小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的设计主要是以人教版教科书中小篮球内容为载体,以行进间运球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已掌握原地运球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行进间运球技能的同时,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方式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善于体验、观察、思考,主动学习并获得技能。 教材分析 篮球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体能,提高对球体的感知能力,培养果敢、机敏、顽强等心理品质,提高抗挫折意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之一,行进间运球主要包括行进间直线运球和曲线运球,都是本水平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在掌握篮球运球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篮球运动的游戏性、竞争性和集体性,激发学生参加篮球锻炼的兴趣,提高篮球活动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红杨小学属于农村学校,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到篮球更谈不上系统的学习篮球了,通过对此校四年级学生共性的观察,了解到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较浓厚,但篮球基础一般,水平不一,且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学生模仿动作的能力较强,对知识的讲解已经具有理解和思考能力,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纪律良好,行为习惯已经正常化,可以初步掌握篮球运球技能,但对基础练习缺乏耐心和坚持;有团队意识,但小组合作能力不强。对老师的口令理解不清等,技能学习理解能力欠缺。通过单元教学,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手触球部位,但还有拍打球的现象。所以通过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配合专项辅助训练和游戏,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手触球的部位和运球时球在身体右侧的前方(右手为列)以及球的反弹高度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原地、行进间运球的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途径,让学生学会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并能比较原地运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异同点。 3、通过讲解与练习,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正确的触球部位、控制球的落点 难点:手脚配合、身体协调 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课堂常规--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热身操),让学生各个身体关节活动开,掌握基本步法并熟悉球性。 2、基本部分: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直线、曲线)--小组合作创编练习--游戏:抓尾巴,使学生能够主动掌握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结束部分:放松操--小结--收拾器材--下课,使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更好的放松各个关节。 七、安全措施 体育课前检查篮球场,清除细小石子; 课上检查服装,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课中准备活动充分,强调篮球为学习用具,不可追逐打闹。 八、教学器材 篮球场一块、篮球22个、布条22根、音响一台、标志杆、呼啦圈若干。 教学反思 运球是水平二领域目标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学好篮球基本技术的关键项目之一。本课主要是通过创设合作探究和游戏活动,让学生们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团结、拼搏、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线进行教学,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手段与方法,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深入,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行进间运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