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1060

专题十四 议论文阅读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9130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
  • cover
(课件网) 第三部分 / 专题十四 议论文阅读 考 点 突 破 典 例 精 讲 文体知识 考点一 论点 山东设问 1.[2024威海]请概括本文中心论点。(3分) 2.[2023烟台]通读全文,你得到了怎样的“交友之道” (2分) 方法思路 考点二 论据 山东设问 1.[2024滨州]下面哪则材料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请简述理由。(3分) 2.[2023烟台]下面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论据 为什么 (3分) 方法思路 考点三 论证方法及作用 山东设问 1.[2024潍坊]文中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2.[2023滨州]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3.[2023日照]下列对原文论证手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方法思路 考点四 论证思路与结构 山东设问 1.[2024潍坊]本文论述思路严密。请以文章第②———段为例进行分析。(4分) 2.[2024威海]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用“‖”将文章②———段划分为两个部分。(2分) ② ③ ④ ⑤ 3.[2024滨州]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分) 方法思路 考点五 议论文语言 山东设问 [2023淄博]文章第②段描绘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校园颁奖仪式。请从下面任选一句,结合加 点词语品读其中的趣味,并体会作者意图。(4分) 方法思路 文本理解 考点六 内容理解与辨析 山东设问 1.[2024潍坊]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2024威海]请谈谈你对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的理解。(3分) 3.[2024滨州]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方法思路 考点七 句段衔接及作用 山东设问 1.[2024滨州]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境,在第③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句子。 (2分) 2.[2023滨州]下面语句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最为合适 请简述理由。(3分) 3.[2023济宁]有人认为第④段中的论据与第③段雷同,可以删掉,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分) 方法思路 考点八 拓展运用 山东设问 [2023烟台]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交友对象,并说说理由。(3分) 方法思路 [2023滨州改编]阅读选文,完成各题。(21分) 传承诗词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郦 波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 数名篇,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凡中国人,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着 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春眠不觉晓”,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诗词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心灵以美的熏陶,给生 命以丰厚的馈赠,给人生以深沉的激励。试想如果没有李白、孟浩然、王之涣、杜甫、苏 轼、辛弃疾、李清照……黄鹤楼上、晴川阁下该少却多少韵味,鹳雀楼头、赏心亭中又何 来千古回响?诗歌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 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 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近10年来,除了从事古 诗词教学和研究,我还参加多个电视文化节目的录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每 每需要为观众解读华夏文明的某个特质时,总是可以借助诗词做出迅速而贴切的传达,同 时还富有审美意蕴。【甲】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在互联网广泛普及、 传播更加大众化的今天,诗词节目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话题,推动文化的代际传承, 为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的文化力量。诗词还能转化成前行的力量,这也是伟大诗 篇流传至今的原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登上央视舞台的普通农家女子白茹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