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1073

专题二 词语辨析与运用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886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题,词语,辨析,运用
  • cover
(课件网) 考点一 近义词语辨析 1.看字形。 如:渡过、度过。“渡过”跟水有关,主要用于过江河湖海,引申为通过“难关”“危机”等; 而“度过”跟时间有关,如“青年时代”“节日”“岁月”等。 2.看词性。 如:必须、必需。“必须”是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需”是动词,常作谓语, 搭配对象一般是物品、人力、资金等。 3.看涉及对象。 如:篡改、窜改。“篡改”涉及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如理论、政策、历史等, 强调用作伪的手段改动;“窜改”涉及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文件、古书等。 4.看适用对象。 如:侦察、侦查。“侦察”多用于军事,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 进行活动;“侦查”多用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指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 5.看侧重点。 如:消失、消逝。“消失”侧重于指事物或现象不复存在这个结果,变化过程历时较短; “消逝”侧重于指事物或现象过去了或不见了,这个过程历时可长可短。 6.看感彩。 如:沟通、勾通。“沟通”指双方互相通连,是中性词;“勾通”指暗中串通和勾结,是 贬义词。 7.看词义轻重。 如:抱怨、报怨。“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词义较轻;“报怨”指对所怨 恨的人做出反应,词义较重。 8.看特指和泛指。 如:取缔、取消。“取缔”特指明令取消或禁止,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 书刊等明令取消或禁止;“取消”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不一定 是通过命令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 考点二 成语运用 1.避免望文生义。 如:自从玫瑰增选为济南市“市花”后,玫瑰花饼炙手可热。“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 权势很大。句中用来形容玫瑰花饼不恰当。 2.分析感彩。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 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色彩。句中用来形容崇高理想不恰当。 3.避免语意重复。 如: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大笑起来”意思重复。 4.注意使用对象。 如:小明同学向老师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是指向地位、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使 用对象错误。 5.分析语境。 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 制煤炭资源。“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合此处语境。 6.避免谦敬误用。 如:周老师的开场白抛砖引玉,引导我们积极发言。“抛砖引玉”是谦辞,不能用于对 方或第三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