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1096

古诗词诵读《客至》补充资料课件(共2份打包)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88498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词,打包,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课件网) 《客至》 诗句内容解读 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导语 作者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偏指一方,“我”。 “过”:即探望、相访。 相过:即探望、相访我。 “喜”:表明喜悦之情。 导入 题解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这一段时光,算得上杜甫一生中最明媚的时光。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同时一家人团聚的生活在曾经长久的分别后显得格外幸福。成都秀美的风物景色更使得草堂生活充满了生活乐趣。这期间作者留下许多文字记录生活中美好温馨的点滴,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写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三别”,其诗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诗圣”。作品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 作家作品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初读课文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shè sūn pēi 整体感知 春水群鸥:宁静江村的寂寞与期待 【文本解读】 1.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春日江村图景:诗人的居所被粼粼春水环绕,白色的鸥鸟每天翩然飞来。 2.“舍南舍北”点明方位,一个“皆”字突出了春水环绕的环境特点,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碧波包裹,营造出宁静幽僻的氛围。 3.“群鸥日日来”既点明了时令是春天,也勾勒出诗人日常的生活状态———与自然为伴,与水鸟相亲。 【原文内容】“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春水群鸥:宁静江村的寂寞与期待 【文本解读】 4.这种看似惬意的生活背后,却暗藏着诗人的孤寂。杜甫经历了颠沛流离后,在成都浣花溪定居,虽暂时获得安宁,但远离尘世的喧嚣,日日只见群鸥,少见人迹,难免会有“世外桃源”般的寂寞。 5.“群鸥”在此既是写实,也是起兴,以自然景物的热闹反衬诗人内心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为后文“客至”的喜悦埋下伏笔。当这种孤寂被突然打破时,诗人的兴奋之情便显得尤为强烈。 【原文内容】“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蓬门:主客相迎的真诚与热络 【文本解读】 1.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迎接客人时的特殊态度。“花径不曾扫”,说明平日里诗人很少有访客,连花间的小路都懒得清扫,可见其生活的疏懒闲淡和门庭的冷落。 2.今天不同,“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向紧闭的柴门,此刻特意为客人打开,一“闭”一“开”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足见主人对来客的重视。 【原文内容】“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蓬门:主客相迎的真诚与热络 【文本解读】 3.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未刻意打扫花径,反而直言“不曾缘客扫”,这种看似“失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