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1728

1.1 走进实验室 分层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00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八年级,2024,教科,物理,2025-2026
  • cover
1 走进实验室 知识点一 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 1.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汽车身上有很多物理现象,比如:鸣笛提醒路人和车辆注意避让,属于    现象;开转向灯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汽车要转向或者变道,属于    现象;排气尾管很烫,属于    现象;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属于    现象。(均填“声”“光”“热”“力”或“电”) 知识点二 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2.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B.体积的测量用托盘天平 C.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质量 D.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 3.请写出下列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1) (2)   (3) (4) (1)名称:    ;用途:测    。 (2)名称:    ;用途:测    。 (3)名称:    ;用途:测    。 (4)名称:    ;用途:测    。 知识点三 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4.[2024·达川区月考]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为了纪念他,人们以他的名字作为“力”这一物理量的单位。他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哥白尼 5.[2024·金牛区期末]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器材测量其密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6.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健雄证实,结果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充分说明: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得出结论 7.[2023·长清区期中]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学习,突然电灯熄灭了,小明想:电灯为什么熄灭?可能是灯丝断了。这个过程中,“电灯为什么熄灭?”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可能是灯丝断了”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8.[2023·襄阳]仿生学通过模仿生物的一些特性,为人类发明创新提供思路和借鉴。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在几只鸽子身上分别绑一块小磁铁,这几只鸽子会惊慌失措,失去辨识方向的能力。而在另几只鸽子身上分别绑一块差不多大小的铜块,却对它们辨识方向没有什么影响。这样可以初步推断鸽子是靠地球的磁场来辨识方向的。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上文中“围绕鸽子所做的实验”科学家想探究的问题是    。 (2)“分别把一小块磁铁和铜块绑在不同鸽子身上,观察其辨识方向的能力”,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进行实验 B.猜想与假设 C.得出结论 (3)实验中选用磁铁和铜块,主要是利用它们的    这一不同物理属性。 A.弹性 B.导电性 C.磁性 9.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制订方案;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得出结论、作出解释;⑥交流、评估和反思等。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小张同学交流了下面的疑问:如图所示,如果将两个一次性纸杯的杯口向上轻轻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平面用力吹气,里面的纸杯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小强同学回答:“可能向上跳出,可能压得更紧,也可能静止不动。”小强同学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    要素。其他同学将小张的疑问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里面纸杯向上跳出”,这又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    要素。(均填题中给定的要素序号) 10.阅读短文,将字母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多。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