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通过量筒使用说明书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用 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本节的定位是,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 体的密度,学会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社会发展,渴求获取知识,尤其 是喜欢探究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对物理学科中的一些生动 有趣的现象有浓厚的兴趣。认知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动手操 作过称量固体质量和液体质量的实验,掌握了密度的定义、公式等相关基础知识,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实验技能方面,学 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已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测量不准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和指导。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如下:量筒的使用→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形状不规则 的石块、蜡块)→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测量盐水的密度。 本课需确保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探究性学习模式,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以实现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 象,通过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科学思维】理解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步骤,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 误差的方法。 【科学探究】学会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掌握托盘天平、电子秤和量筒等实 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密度知识对于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 学生关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根据密度的大小,人们可以鉴别物质;选择密 度不同的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通过测量密度,可能发现某些新的物 质。 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提问:要测量这块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 怎样测量? 出示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提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 度的方法测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办法直接测量。 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教师引入量筒这一工具。 设计意图:设计具体的探究任务,且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 ,以激 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 (二)新课教学 活动 1 :学习使用量筒。 1. 量筒的使用。 观察量筒,并阅读教科书上的量筒使用说明书,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请回答问题:(1)这个量筒的单位是什么?(2)这个量筒的标称容量是多 少?(3)这个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另 一方面,通过这种训练,培养 学生注意观察事物 、发现问题 、动脑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等能力。 2. 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1)怎样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讲述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量 筒中水的体积 V1 ;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浸没在量筒中(强调要完全浸没,如不 能完全浸没,说明水量偏少,需重做实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 值 V2 。V2 与 V1 的差值就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2)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要想测量蜡块的体积,又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蜡块不能沉于水中,我们怎样让蜡块沉下去呢? 全体同学共同商讨,总结方法: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前和压入水 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