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2999

6.4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535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教案
  • cover
《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通过参与跨 学科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学科融合的认识,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以后利用 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的基本测量方法,即实验室里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 法。八年级学生,思维灵活,喜欢动手和探究,对生活中的密度探究的课题热情 很高。 二、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科书上的三个密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课上小组陈述报告。陈述的重点是探究思路、方法,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 决方法。陈述过程中,其他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 质量与体积。 【科学思维】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结构。通过解决实践活 动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托盘天平、量筒、刻度尺等测量工具 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 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 悦。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针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知识可以用来做什么? 学生:鉴别物质。 师:密度的定义公式及推导式有哪些? 学生:ρ=m/V,m=ρV,V=m/ρ。 设计意图: 本节实践活动需要的理论基础( 公式)。 师:生活生产中,有很多与密度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大家来交流一下各 小组的研究成果。 (二)新课教学 活动 1 :测量浮石的体积。 1. 小组展示:交流成果(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和结果,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陈述)我们先取一小块浮石作样本,在天平上测量 出它的质量。在用量筒测量它的体积时,开始没有成功,因为浮石吸水。后来, 我们想,浮石既然吸水,就先让它吸得足足的,然后再放到量筒中,这样就能测 出它的体积了。如此,我们得到了浮石的密度。最后,再测出整块浮石的质量, 就可以很容易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了,也提升 了语言表达能力。 2. 其他组进行评价或建议。 预设评价组会提出的建议或进行的评价如下: (1)用薄塑料膜把浮石包住再测体积。 (2)在浮石表面刷一层薄薄的油漆,再测体积。 (3)如果忽视了浮石的吸水性以及浮石表面的孔隙的影响,用排水法测体 积时,误差会非常大。 设计意图:展示组增强 自信 ,评价组质疑、创新。 活动 2 :估算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有多重。 1. 小组展示:交流成果(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和结果,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陈述)我们小组的探究课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碑心石有多重 ”。我们查阅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 37.94m,碑心石长 14.7m、 宽 2.9m 、厚 1.0m ,石材是花岗岩。于是,我们找到一块花岗岩作样本,用天平 和量筒测出样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样本(即花岗岩)的密度,然后根据 m=ρV, 计算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的质量。 2. 其他组进行评价。 预设评价组会提出的建议或进行的评价如下: (1)对于质量过大的物体,很难找到能够直接测量质量的设备。 (2)就算找到了能测量大质量的设备,有些物体(如纪念碑的碑心石)是 不能移动的,即不能取下来测量质量。 (3)取样法可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