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4277

2.3 平面镜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36056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平面镜,教案,格式,2025-2026,学年,物理
  • cover
三、平面镜(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物理 课时数 1课时 教师 课题 三、平面镜 教学 目标 物理观念 知道平面镜及其成像特点;学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知道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数据归纳成像规律,运用“对称法”建立物-镜面-像的几何关系模型。 科学探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了解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等效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证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处理。 科学态度 与责任 通过实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我国古代铜镜以及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教材 分析 本节是承接第二节《光的直线传播》,将光的反射定律首次应用于具体光学器件———平面镜,是光学规律的首次实践验证。为后续学习《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奠定基础。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初步建立虚像的概念,与前面小孔成像的“实像”以及后续凸透镜成像的实像形成对比;通过平面镜成像观察,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反射时光路可逆。通过对称作图法培养空间建模能力,为后续光的折射、透镜成像作图做铺垫。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熟悉影子、日食等直线传播现象。但对于虚像的抽象性缺少足够的了解与认知,容易把平面镜所成的像理解为成在镜面上;对称法作图时,经常不注意“垂直”、“等距”以及“虚像要用虚线连”等等。对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容易受生活经验影响,认为物体离镜面越远,所成像越小。 教学重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对称法”作图。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抽象理解; 2.“对称法”规范作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趣味实验】图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 【观察思考】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思考并回答问题,揭示原理。 学习新课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作平面镜。从平面镜中能观察到物体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何特点呢? (一)活动2.4 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看一看】如图所示,通过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改变人到镜面的距离,像到镜面的距离如何变化 从平面镜中观察周围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像。 【说一说】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前、镜后还是在镜面上 像和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 (二)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设计】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就必须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以茶色玻璃板为平面镜,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或其他物体),在玻璃板后再放一个同样的棋子。试一试,是否能通过这个棋子找到像的位置 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操作与记录】 (1)如图所示,将一张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并标出玻璃板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再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调整棋子B的位置能不能使它与棋子A所成的像重合 重合时,棋子B与棋子A所成像的大小和位置是什么关系 两者重合时,在方格纸上标出棋子A、B的位置,并比较棋子A与棋子B到镜面的距离。 A与B是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到蜡烛B好像在点燃着一样,即蜡烛B与A的像重合。 (3)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 能否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棋子A 的像? 不能。 (4)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根据方格纸上的标记,测量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