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4555

【核心素养】 探究与实践二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双减作业本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1467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保护,双减,上册,八年级,地理,教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双减作业本 探究与实践二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1.人地协调观:明白湖泊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保护湖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2.综合思维:从生态、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湖泊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影响。 3.区域认知:了解不同湖泊的生态特点及治理差异,认识区域湖泊保护的特殊性。 4.地理实践力:参与简单的湖泊考察或环保活动,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图完成1-3题。 1.洞庭湖位于长江( ) A.发源地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2.《岳阳楼记》中描写的“吞长江”(译文:吞吐长江的水流)景象发生时,长江流域可能( ) A.正值沙尘暴 B.突发地震 C.出现寒潮 D.连日暴雨 3.洞庭湖是长江的一颗“生态明珠”,其生态效益体现在( )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②航运价值高 ③调节气候 ④提供水产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河流、湖泊的洲滩类似大海的海滩,当湖泊水位上涨、水域面积扩大时,很多洲滩就被水淹没;当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大片洲滩就显露出来。由于洲滩淤泥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所以有大面积的茂盛植被生长。但是一旦潮水面积上涨,洲滩上的植被被水淹没,导致缺氧死亡,植被面积就会减小。图左示意我国洞庭湖洲滩各月平均植被面积和水位,图右示意洞庭湖及其周围区域,完成4-6题。 4.洞庭湖位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湖区洲滩植被面积最大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影响湖区洲滩植物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湖区的光照和风向 B.湖区流域的降水量和湖区气温 C.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 D.湖区风力和植被类型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水量增加利于生态恢复。下图为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年际变化和流域降水量示意图,完成7-8题。 7.据图可知青海湖( ) A.2016年流域内降水最多 B.2006年流域内降水约10mm C.2012年湖水水量增加约900mm D.湖水水量变化量一直在增加 8.青海湖( ) A.水量变化与气温无关 B.水量变化只与降水有关 C.水量变化不影响人类活动 D.水量增加利于生态恢复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一首《太湖美》唱不尽太湖的富饶与美丽。太湖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太湖湖区粮食作物及作物熟制普遍是( ) A.水稻、一年一熟 B.小麦、一年一熟 C.水稻、一年两熟 D.小麦、一年两熟 10.从歌词可以看出,当地利用湖泊发展( ) ①养殖 ②灌溉 ③水能 ④航运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大批候鸟从北方来到鄱阳湖越冬,立春后它们又向北迁徙,返回北方繁殖地繁衍生息。下图为鄱阳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推测候鸟从北方来越冬时,鄱阳湖( ) A.受夏季风影响,处于丰水期 B.受夏季风影响,处于枯水期 C.受冬季风影响,处于丰水期 D.受冬季风影响,处于枯水期 12.鄱阳湖成为候鸟重要越冬栖息地的原因是( ) A.位于阶梯分界线上,流速快,附近人类活动少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相对其繁殖地更温暖 C.冬季湖泊水位较高,食物来源充足 D.地处高原,地势较平坦,适合鸟类栖息 中国幅员辽阔,湖泊众多,水面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犹有2000多个,除了天然湖泊外,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工湖(水库)。据此完成13-14题。 湖泊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其效用包括( ) ①调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