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9795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6947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教科
  • cover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是“跨学科实践: 眼 睛 ”和“通过透镜看世界 ”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 。本节内容遵循初中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透过露珠可以看到倒立的花朵 ”这种贴近学生生 活、关注学习生长点的具体事例 ,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给学生创设提 出问题的空间和方法 。之后 ,又通过“ 用冰取火 ”的情境进行补充 ,将我 国古代科技融入物理问题 ,既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 增强民族自豪感 ,又让学生对什么是透镜、哪些物体可以看成透镜、透镜 有什么特点、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等更加好奇 , 自然而然地开启本节内容 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透镜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 比如露珠、装水的玻璃杯等 ,但绝 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透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 ,缺乏深入思考 ,对其中 的道理不是很清楚 。另外 ,八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强 ,动手心情很迫切 ,对 新事物有很浓厚的兴趣 ,渴望探究新知识 ,但他们的理性思维较弱 ,对概 念的深入理解、规律的分析归纳等有欠缺 。本节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创设一个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找出规律,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锻炼能力。 ( u >2 f , 倒 立 缩小的像 u =2 f ,倒立 等大的像 )二、教学设计思路 认识透镜 生活中凸透镜成像现象 ( u < f , 正 立 放 大的像 ) ( 凸透镜成像规律 ) ( 虚像 ) ( 实像 ) ( f < u <2 f ,倒立 放大的像 ) (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通过实验观察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正确作出光经过透镜的光路图。 经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物距、像距等概念。通过对物距和焦距 的区间的比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科学思维】应用光线模型追踪凸透镜成像的光线,知道实像和虚像分别是 怎样形成的。通过对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处理,感悟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科学探究】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 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进一 步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培养乐于从日常生活中探索自然现象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收集实验证据。 (二)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证据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700 多年前,古书《博物志》中记载了用冰取火的方法:“削冰令圆,举以 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这是我国古人创造的神奇。你知道这样取火 的原理是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认识透镜 活动 1 :分发给学生多个圆形镜片,让学生仔细观察镜片。展示凸透镜和凹 透镜侧视图,请学生参考图片区分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并说出区分的依 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触摸镜片的动作 ,切实感受一下“ 中间厚 、边缘薄 ” “ 中间薄 、边缘厚 ”的手感,这样学生能更形象地认识凸透镜 、 凹透镜的特点。 问题二:透镜的相关概念 展示图片。 一般的透镜,两个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 小于球面的半径,我们就叫这种透镜为薄透镜。 设计意图:利用数学图形描述透镜 ,使“ 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 ”更生动, 也为接下来引出主光轴 、 光 心 等概念打下基础。 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透镜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心。 问题三:透镜对光的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