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望远镜和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观看 物体,是学生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知识后视野的外延。学习本节知识有利于学生加 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开阔眼界,切身体会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 有生物学科的基础,学生对显微镜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望远镜的了解不多。 教学时,需遵从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比如通过节首图“观天 ”,将学生的 视野外延,让学生知道通过透镜就可以观察到广袤的太空,在新鲜事物的感召下 进行知识的探索。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哈勃太空望远镜下的宇宙等相关视频,感受 宇宙的壮丽和深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思路 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结合逆向思维和类比等物理方法,来 探究两者的成像原理和区别,体验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同时,结合教科书提供的 宇观和微观方面的图片等素材,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奇异与和谐,意识到自然界是 可以认识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 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 个透镜组合而成的。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科学思维】学习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知识,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通过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科学探究】经历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了解望 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通过 欣赏图片,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观看哈勃太空望远镜下的宇宙的视频,感受宇宙的壮丽和深邃。我 们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美丽的星空,还能通过显微镜看到生物的细胞。关于望远 镜和显微镜,你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通过透镜看世界 ”这一 课。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望远镜 复习放大镜:我们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但要想看远处的物体, 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望远镜是如何看清遥远的星空的呢? 介绍望远镜:1609 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他看到了月球上 的环形山、木星的 4 颗卫星、太阳黑子等。伽利略是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测星空 的人。 伽利略能够发明望远镜,虽然有偶然事件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伽利略的用 心和锲而不舍。请一位学生起立,讲解自己所了解的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行讲述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历程,强调一些伟大的发 明虽然是由偶然事件开始的,但偶然事件只有碰到了有心人,才能成为伟大发明 的开端。 活动 1 :动手做一架望远镜。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看远处的物体。调整两个透镜间的 距离,直到看得很清楚为止。 你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吗?如果不能,试着将两个透镜的位置对调,你有什么 发现? 教师强调: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看太阳。 请同学们谈一谈各自的发现。 设计意图:用两个凸透镜制作简易的望远镜,再用这个望远镜去观察远处的 物体, 感受“ 将物体拉近 ”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 2 :分析望远镜的原理。 思考:望远镜的原理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 (1)望远镜(自制的)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 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透镜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 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2)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物体小得多,但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 镜的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