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0310

1.3 跨学科实践:降落伞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874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跨学科,实践,降落伞,教案,教科,2024
  • cover
《跨学科实践:降落伞》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跨学科实践活动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活动的主题,使他们能 充分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发现其中的乐趣。本节要引导学生达到两 个目标:一是要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 量法;二是在测量过程中正确使用测量仪器。 教材以降落伞的用途为切入点,让学生对降落伞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 降落伞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重点聚焦延长降落伞的飞行时间这一关键目标, 提出“ 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随后,展示实验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正确使用测 量仪器的重要性。关于不规则形状的面积的测量,教材给出了一种常见的估测方 法,将不规则形状微分为数十个正方形。最后,引导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合作 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含量程、分度值和估测等,这些基 本功有助于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进行测量和记录工作。八年级学生已形成一定 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合进行控制变量法等物理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 1 课时主要以实验设计为主要目的,第 2 课时以 实施评价为主要目的。第 1 课时,首先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跳伞运动大队跳 伞的情境引出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因素的问题,随后在问题的驱动下,学习控制 变量法的应用,了解不规则形状面积的测量方法。第 2 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 合作探究,有序开展比赛,测量、记录和分析数据。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进一步了解长度、时间、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科学思维】知道在目标和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构成系统的各个子 系统或参量之间的最佳关系,对所研究的项目或产品质量会带来很大的不同,培 养处理整体与局部、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的能力。 【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体验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 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树立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观点的意识,培养尊重事 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用科学思维和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熟练掌握并运用控制变量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验探究。 (二)教学难点 在降落伞的质量、材料限定的情况下,如何设置形状、面积等技术参数,使 降落伞在规定高度下降时飞行时间最长。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情境创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跳伞运动大队,即八一跳伞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 运动队伍。请同学们欣赏他们精彩的跳伞表演(观看视频),谈谈你观看视频后 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创设探究情境。 降落伞是一种使人或物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航空工具,广泛用于航空、 航天和救援等领域。降落伞是蓝天中飘动的“摇篮 ”,它承载着人类对冒险与探 索的渴望。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图片,说一说降落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哪些,降 落伞怎样保障降落过程的安全。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知降落伞的实用价值, 了解降落伞结构,为后续探究奠 定基础。 (二)提出问题 2008 年汶川地震时,首批空降兵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 的情况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惊天一跳,只为人民! 为保障安全,增加飞行时间是设计降落伞的重要目标。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 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猜想与假设 首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 请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统一意见,并派代表分享。 影响因素:伞衣的面积、绳的长度、物体重量、风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独立思考 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