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0629

11.1《过秦论》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43660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1,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过 秦 论 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基本文体知识。 一 一 一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 二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三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秦朝的昙花一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残酷,也揭示了稳固江山的根本准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重回秦王朝的那些年。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 贾谊(前200—前168年),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将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主要文学成就:著有《新书》十卷。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体现了积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史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 贾谊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形象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二)写作背景 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缓和矛盾,避免爆发社会危机。 (一)解读题目 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过”用作动词,指斥……的过失”。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斥秦的过失。 论,一种议论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二)通假字 1. 合从缔交 (“从” 通“纵”) 2. 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3. 百有余年 (“有”通“又”) 4. 锄櫌棘矝 (“櫌”通“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三)古今异义 1. 中人 古义:一般的人 今义:中间介绍人、公证人 2. 以致 古义:以,来:致,招纳 今义:连词,表结果 (四)词类活用 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1.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 (2)赢粮而景从 ( 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2. 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 (排列座次) 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3. 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4. 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5. 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6. 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2)约从离衡 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五)文言句式 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1. 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