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1783

第4课《孙权劝学》学历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18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课,孙权劝学,学历,2024-2025,学年,统编
  • cover
劝学名篇中的成长启示 ———《孙权劝学》学历案 【课标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了解史传文的基本特点,把握人物对话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如 “当涂”“辞”“涉猎”“见事” 等)的含义,疏通文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析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和妙处,理解对话对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的作用。 (3)结合故事内容,领悟 “开卷有益”“劝学的艺术” 等道理,体会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背诵全文,体会史传文简洁生动、言简意丰的语言特点。 【评价任务】 (1)能准确解释文中重点字词,流畅翻译全文并概括故事内容,正确率不低于 90%。 (2)能准确分析三个人物的形象特点,结合具体对话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合理。 (3)能结合故事,说出学习的重要性及劝学的艺术,感悟符合文章主旨。 (4)能熟练背诵全文,默写无错别字,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语气。 【学习过程】 导入:以 “学习的重要性” 话题导入 ——— 同学们,“活到老,学到老” 是我们常说的俗语,说的是学习不分年龄、不分阶段。在三国时期,有一位武将,原本不爱读书,在君主的劝说下开始学习,最终让人 “刮目相看”。这个故事就记载在《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君主是如何劝学的,武将又有怎样的变化。 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朗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了解作品与背景: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 1362 年的历史。书名 “资治通鉴” 意为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通过历史借鉴治理国家的道理。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在位期间重视人才,鼓励学习。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勇猛善战但不爱读书,后在孙权劝说下勤学,成为文武双全的将领。 【创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录的是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通过学习获得成长的故事,体现了三国时期重视学习、重视人才培养的风气。 任务一:梳理故事内容,解析重点字词 活动(1):初读文章,圈出不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的含义。(指向目标一) ① 卿今当涂掌事:_____ ②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 ③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 ④ 但当涉猎:_____ ⑤ 见往事耳:_____ ⑥ 蒙乃始就学:_____ ⑦ 及鲁肃过寻阳:_____ ⑧ 非复吴下阿蒙:_____ ⑨ 即更刮目相待:_____ ⑩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 评价任务:能准确解释上述重点字词,解释错误不超过 1 个。 活动(2):再次朗读文章,逐句翻译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指向目标一) 翻译全文:_____ 概括:_____ 评价任务:能准确翻译语句,概括内容符合文意,语言简洁。 活动(3):小组讨论,故事围绕 “劝学” 展开,可分为哪几个情节?请简要梳理。 评价任务:能说出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蒙” 三个情节,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对话妙处 活动(4):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学习的?找出他的话语,分析其劝说的语气和技巧,说说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向目标二) 示例:孙权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定,点明学习的必要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自以为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