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1849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31张PPT+内嵌3个视频)

日期:2025-09-2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107702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我国,法治,建设,历程,课件,31张
  • cover
(课件网)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单元导言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议题问题: 1.结合视频和教材,归纳并评价我国古代法治发展的历史? 2.结合视频并分析教材知识,说明法律是怎么产生的?其发展历程和本质是什么? 1.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评价 时间 状况 地位: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制定成文法 西汉时期 强调礼法结合 唐朝时期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鸦片战争后 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未获成功 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 法律的产生、发展和本质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的发展历程: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3)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法系: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世界五大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中华法系 印度法系 伊斯兰法系 知识拓展: 结合教材知识,说明中华法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中华法系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三国两晋六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代时期 明清时期 产生 开始制定成文法 强调礼法结合 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典 近代 变法图强失败 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不成文法泛指由法定的国家机关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表达,但不具有系统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习惯法、判例法、惯例。 (1)形成 (2)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3)法律的发展 ①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②近代: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4)意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择善而用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将全部巴比伦人被分为三个等级:自由民、享有完全的权利:二等自由民,只享受部分公民权:奴隶,与牲畜差别不大。这表明( ) A.奴隶制法律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通过划分各等级的权利,避免了阶级矛盾 C.古巴比伦时期,法治已经完全代替了人治 D.任何法律不可能反映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A 【详解】B:避免了阶级矛盾说法错误,B错误。 C:奴隶社会不存在法治,法治已经完全代替了人治说法错误,C错误。 D:任何法律不可能反映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说法错误,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D错误。 典例精练 1840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