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的人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准确描述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并能简要归纳其规律。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通过资料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运用地图和资料,清晰描述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其成因。 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世界不同地区热闹场景的视频,拥挤的城市街道、繁华的集市等,然后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那你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口吗?世界人口的数量是一直不变的吗?又是如何分布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 世界的人口。”(二)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数量教师活动:展示教材“发现” 部分关于 “世界人口日” 的内容,提问学生:“从‘世界人口日’的设定以及相关信息中,你们能对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初步的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 “世界人口增长” 的数据,让学生读出当前世界总人口数,并提问:“世界人口是在不断增加还是减少呢?”学生活动:观察数据后回答世界人口是在不断增加的。教师总结:2022 年 11 月 15 日,世界迎来第 80 亿个 “地球公民”,这表明世界人口基数庞大,且总数持续增加。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教师活动: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规范读图。提问:“同学们,观察这条人口增长曲线,曲线的平缓与陡峭分别代表着人口增长的什么情况呢?” 同时,让学生说出曲线图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及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然后依次读出世界人口突破 80 亿、70 亿、60 亿……10 亿的年份,并计算每增长 10 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表,回答人口增长曲线平缓表示人口增长缓慢,斜率大则表示人口增长迅速。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计算并展示每增长 10 亿人口所需的时间:10 亿→20 亿 100 年 (1830—1930)20 亿→30 亿 30 年 (1930—1960)30 亿→40 亿 14 年 (1960—1974)40 亿→50 亿 13 年 (1974—1987)50 亿→60 亿 12 年 (1987—1999)60 亿→70 亿 12 年 (1999—2011)70 亿→80 亿 11 年 (2011—2022)教师总结:分析图表数据可知,世界人口自 1930 年到 1987 年,每增加 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世界人口自 1987 年至 2011 年,每增加 10 亿所用的时间都是 12 年,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稳。世界人口自 2011 年到 2022 年,增加 10 亿所用的时间是 11 年,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稳中略升的。总体而言,公元 1800 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三)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讲解教师活动:讲解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并给出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例如:某地区在一年中出生人口为 500 人,该地区总人口为 10000 人,则出生率为 500÷10000×100% = 5%;死亡人口为 300 人,则死亡率为 300÷10000×100% = 3%;那么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 - 3% = 2%。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教师活动:展示人口增长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 0,表示人口增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 0,表示人口零增长,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 0,表示新增的人口少于死亡的人口,即人口负增长,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理解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不同自然增长率情况下人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