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1872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760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世界,教案,2课时,人口,一节,教版
  • cover
世界的人口-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准确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的 “四密四疏” 区域。能简单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具体事例,清晰阐述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认识到人口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包括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世界的人口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过慢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教师活动: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拥挤繁华的城市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另一张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广袤无垠、寂静无声。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这两张图片中,你们能直观地感受到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众多,而有的地方却几乎没有人居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深入探究的 ——— 世界人口的分布及相关问题。”(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概念教师活动:讲解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指标,给出计算公式: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 面积(人 / 平方千米)。然后展示教材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和面积数据,如中国人口总数约 14 亿多,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人口约 2500 多万,面积约 769 万平方千米,引导学生计算并比较两国的人口密度大小。学生活动: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得出中国人口密度约为 146 人 / 平方千米,澳大利亚人口密度约为 3.3 人 / 平方千米,进而得出中国人口分布较为稠密,澳大利亚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结论。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教师活动:展示教材第 65 页图 4 - 3 “世界人口分布” 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地图,找出世界上人口密度在 100 人 / 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再找出人口密度在 10 人 / 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区,思考这些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地图,在教师引导下,指出人口密度在 100 人 / 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主要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东南部;人口密度在 10 人 / 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区有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分布成因分析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资料,布置任务:“请大家结合这些资料,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发展、工业水平、交通状况等)两方面,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形成的原因。”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学生活动:小组内展开热烈讨论,结合资料分析原因。例如,对于人口稠密区,学生可能会分析出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工业和城市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居住;对于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地区降水极少,水源匮乏,不适宜人类生存;寒冷的极地地区气候严寒,环境恶劣;高山高原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交通不便;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长期居住。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三)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教师活动:展示一系列图片,拥挤的城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堵塞等,提问学生:“同学们,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会给我们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带来哪些压力呢?”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如森林被砍伐、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就业困难,因为工作岗位有限,而求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