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记叙文 一、将月光包进粽叶 总分:13分 建议用时:15分 难度:★ ①南风酥软,布谷啼清。新麦收打晾晒入仓后,秸秆的清香还未走远,粽叶的气息就翩然而至。 ②端午节,该是世界上最芬芳的节日吧。有屈子诗赋里萱草的暗香,有黄酒别具风味的醇香,还有来自乡野的菖蒲和艾蒿,在门楣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但萦绕在我记忆里的,却是芦叶在盈盈水间散发的缕缕清香。那每一片青绿,都宛若一叶扁舟,为我载来流淌在母亲粽针尾孔里的粼粼月光。 ③家乡的五月,槐花、栀子的清芬弥散开来,蟒蛇河畔的芦苇在馨风中忘情地拔节,不知不觉就绵延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青纱帐。端午节来临前,母亲总要拎着竹篮到河边采芦叶。我和弟弟妹妹跟在母亲身后,欢快地穿行在芦苇丛中。【甲】身前身后的芦苇结成阵围拢过来,遮天蔽日的绿色让人恍若进了翡翠宫,就连空气也仿佛能拧出绿色的汁液来。我们一边唱着、笑着、嬉闹着,一边帮助母亲拣那最宽、最绿、最嫩的芦叶来,扎成一个个细长的捆子,准备回家包粽子用。茂密的芦苇丛里,歌声、欢呼声和采粽叶的声音不时起伏,惊起一群群水鸟,扑梭棱飞向瓦蓝瓦蓝的天空。 ④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把晒干的芦叶洗净了,放在清水里煮。听得水咕嘟咕嘟地响了,看见冒出袅袅的热气了,芦叶的味道便弥散开来。那一屋子清香,闻着就像心上盖了床让太阳晒得酥香的小花被,角角落落都是温暖的味道。【乙】煮过的芦叶经历了水与火的浴炼,变成了青褐色,浑身上下也多了一股子韧劲,仿佛一根根系扎乡情的绸带。 ⑤当一弯新月挂上树梢之时,母亲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她将三四片芦叶连水抿在一起,折叠成三角形、斧头形或哑铃形,然后灌进泡涨了的糯米、肉丁、大枣、红豆、花生仁之类的食材,末了用粽针将芦叶完缝合榫地收口。 ⑥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弟弟妹妹尚未睁眼,便依稀听到厨房里传来母亲拉风箱的声音。起床来到灶前,只见火焰还在轻舔着大铁锅的锅底,芦叶的清香却早已混合着粽子的糯香,在鼻息间轻漾开去,濡染了整个院子。我们就在这抵挡不住的粽香里耐心等着,走过来,走过去,左瞧瞧,右瞅瞅…… ⑦今夜,又到月影朦胧时分,我坐在老家的榆木桌前陪母亲包粽子。满头银霜的母亲颤抖着双手,把月光与憧憬一起包进粽叶,宛似这些年来无数次为我捆扎出门远行时的包袱。我捋着粽叶的脉络,像是要细数出年轮的翻转,一丝丝失落涌上心头。芦叶依旧,可当年那穿行在芦苇丛中的身影、洒落在芦苇荡里的笑声却怎么也觅不到了。只有这一枚枚粽叶,如同一只只竹筏,载着母爱和乡情撑过岁月的河流,年年为我送来飘香的祝福。 ⑧怀着一汪漂泊的心事,我帮母亲将芦叶尾穿进粽针孔。此刻,我蓦然悟出,这世间粽子的味道,只有在故乡,只有在母亲的手里,才会最香…… (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两个人生阶段里对端午节粽香的感受,用笔一详一略。童年阶段的叙述详细,写了母亲带着作者和弟弟妹妹一起 、回家洗煮芦叶、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当时作者的心情是 的、充满期待的;而成年阶段则只写了陪母亲包粽子的片段,此刻作者的心情是 的,因为 。(4分) 2.在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任选其一,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将月光包进粽叶》的理解。(6分) 二、父亲的决策 总分:16分 建议用时:20分 难度:★★ ①15岁那年,我从贵阳的初中毕业。那天,父亲作为家长列席了学校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我拿着裹得十分精致的毕业证书,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回过身来攥紧我的手,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 ”问题来得太突然,又十分严峻。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天,我满脑子都在转悠着父亲的问话,琢磨着,猜测着……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