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强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强的定义; 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过程; (2)能对生活中的相关实例提出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 (1)深度体会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的应用。 (2)在解释生活中压强的应用或设计增大或减小压强方案的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定义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的定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模型小方桌、海绵、砝码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滑雪》。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坦克》。 教师设问:滑雪时为什么要穿上滑雪板,坦克为什么要加装履带?这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压力的作用效果谈起。下面我们就先来讨论什么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讲授新课 压强 (一)压力 教师活动:展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块在斜面传送带上的图片。 教师活动:描述两种情境下的压力。 茶杯压桌面的力,方向垂直于桌面,使桌面发生微小弯曲;重物压在传送皮带上的力,方向垂直于皮带,使皮带发生弯曲。 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教师设问: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老师所提问的问题。 教师活动:理答。 压力是效果力,重力是性质力。压力从性质上说属于弹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方向垂直地接触面。 压力可以是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性质的力产生。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教师设问: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有时希望物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发生较大的形变,有时又希望形变小一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活动:演示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将小方桌放到海绵上,注意观察海绵的形变并用手机拍下海绵的图片; (2)如图乙所示,在小方桌上放一个砝码,注意观察海绵的形变并用手机拍下海绵的图片; (3)将小方桌翻过来,再将砝码放到小桌上,注意观察海绵的形变并用手机拍下海绵的图片。 学生活动: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规律。将以上3步操作,两两比较,分析它们实验条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总结规律。 教师活动:及时地对学生的分析过程进行评价,留意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实验结果表明,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有关。 播放视频《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播放视频《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三)压强 教师活动:引入压强的概念。 为了反映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人们引入了压强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其数学式为 其中,p代表压强,F代表压力,S代表受力面积。从压强的定义式中可得压强的单位是N/m2,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帕斯卡,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还有一个专门的单位,即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帕斯卡。适时提出数学是物理的语言和工具,物理上有建树的人,一般都有着较好的数学基础。 教师活动:提问物理中其他的用到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 教师活动:理答。 二、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教师活动:提问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讨论后回答举手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根据压强的定义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展示现实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的图片。 师生活动:讨论各实例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通过什么手段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典题剖析 例1 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救生锤打破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