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电磁学开创性事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引入,让学生参与“重演”发现电生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将通电导线绕成线圈、增大电流等方法能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从而认识到电可以产生磁。本课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寻找、思考电和磁转换的依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讲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科学史重要事件;第二部分“探索”主要有两个活动,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演”奥斯特的实验,经历发现新现象、分析、解释的过程。二是如何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开展电生磁实验,为后续的电磁铁学习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研讨”,在“探索”部分实验开展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从多个角度分析、思考指南针指针出现偏转的原因。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身边常见的一些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磁铁》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磁铁有磁性,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制品,磁极可以相互作用,在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电路组装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时间已经久远,课堂可以对磁铁、电路连接等作适当的复习,调动学生的记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分析、推理,学生依据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形成“电生磁”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亲历奥斯特实验建构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性的认识。 科学思维:综合分析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选用合适的方法使实验现象变得更加明显,研究、分析、推理,用证据支持观点,发展思维的层次性、深刻性、灵活性。 探究实践:模仿做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和如何使指南针指针偏转更大的实验,通过现象思考本质。 态度责任:意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开展实验验证、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产生对科学家的崇拜之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亲历奥斯特“电生磁”实验,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难点:通过分析、推理,就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1号电池及电池盒、导线3根、、简易线圈1个(教师提前制作)、小灯座及小灯泡、闸刀开关、指南针、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指南针、导线、磁铁、铁和板贴等。 【教学过程】 聚焦 (1)展示指南针 教师:同学们,这是什么?还记得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吗?指南针为什么可以指示南北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出示磁铁、铝片、铁钉、铜导线 教师:以上物体,哪些可以在不接触指南针的情况下,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电和磁到底有没有联系呢?丹麦的一位科学家奥斯特对此进行了研究。在1820年的一天,奥斯特在给学生上课时,偶然让一根通电的导线靠近了指南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的他非常激动,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有没有兴趣试一下。那要像奥斯特那样去做,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探索 (1)像奥斯特那样做 演示:奥斯特实验 教师:看完谁来简单说说实验步骤。 学生回答。 教师:老师再来帮大家梳理一下。 电路连好了之后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之后的操作步骤。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指针的变化。 教师:从我们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接通电流,指针偏转,断开电流指针复位。 教师追问: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使指南针发生了偏转?电是如何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产生了磁性。 (2)让磁针偏转更明显 教师:奥斯特当时看到这个现象肯定和你们有一样的想法,非常的激动,不过当时有些人可不这么想。 教师:如果你是奥斯特的支持者,你有没有办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找到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