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的形状》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六课。是 “宇宙中的地球”领域的内容之一。 《地球的形状》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第六课,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明确了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这不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论证,现代卫星的发射和航空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证实了地球是圆的,高科技社会中毋庸置疑的一个观点。但古人只能通过自身的观察做出判断。本课将学生带入古代生活,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几个阶段,让学生体会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以及科技力量的发展对人们认识带来的影响。 【学生分析】 1.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知水平:地球是什么形状。 2.记录要求:调查学生贴贴纸的水平(课前交流)。 3.热身活动:了解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锻炼逻辑表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1.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2.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事物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探索科学的兴趣。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3.学会质疑,倾听不同的观点,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认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不懈努力,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地球的形状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难点: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教学准备】 小组:资料卡1和2、乒乓球、船模、手电筒、方块、瑜伽球、记录单。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给形状剪影,猜测完整形状,根据现象去推测,同时也知道局部的认识是很局限的。 评价:三4班的学生果然像个小科学家们一样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聚焦(3min)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那么聪明,一定知道地球的形状(板贴)是什么吧?(球形/圆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书本、图片、视频等。 师:看来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真不难,那么如果我们穿梭回几千年前的古代,告诉他们地球是球体,他们会认同吗?为什么? 预设:认同/不认同,没有观测工具→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证据。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留下很多地球碎片,那就让我们跟着古人一起去探索,收集碎片吧! 探索 活动一:古人眼中的世界———天圆地方 提问:大约在2000多年前(古代画面),聪明的古人对生活的地球形状就开始猜想了。我们 起看看古 眼中的世界,他们会怎么猜想呢?(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说说看。 层次1:依旧认为是球体(无法根据现象进行推测)。 层次2:根据现象推测天是盖子一样罩下来,地是平的。 师:你们和聪明的古人一样,都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当时人根据所见认为地是平面,天像一个罩子,天圆地方(板贴) 你们进行合理推测,成功获得了第一枚碎片! 过渡: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当时的人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活动二:帆船进港(从现象→猜测→实验验证) 打开海边画 ,播放视频,出现帆顶,师:海上有什么?(预设:船) 是的,真聪明。继续播放视频 师:说说你看到船的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帆顶→帆→船(如果学生不明确,可以再播放一次) 师:你们认为这种现象跟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层次1:学 法从现象到地球的形状; 层次2:有学 提出帆船由远及近,从帆顶→帆→船,那么地球是个球体; 层次3:有学 根据这样的现象,否定地球是平 。 师:是的,古人也是这么猜测的,那他们怎么求证自己的猜想呢? 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