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7211

四下 3.6 观察土壤 说课稿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53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下,观察,土壤,课稿
  • cover
四下3.6《观察土壤》说课 大家新学期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观察土壤》。我主要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评价设计几方面展开。 说教材 《观察土壤》这节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三章《岩石和土壤》中第六节课,在第一课《岩石和土壤的故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整体上了解土壤,在第五节《岩石、沙和黏土》这一节过渡课,我们将学习内容由岩石转化到了对沙和黏土的观察,并经过观察分析推理将和土壤建立了联系,初步认识到土壤是岩石在大自然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破碎而逐步形成。“土壤里有什么?是学生研究土壤时最想知道的问题。本课正是基于前面学习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主要从土壤的组成、颗粒的形态以及土壤的成分三个方面对土壤进行细致观察。 说学情 土壤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随处可见的,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经验猜测土壤中可能由哪些物质组成,却又没有充足的证据依托,所以土壤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这便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对于土壤组成中的腐殖质、无机盐可能学生不太容易发现,腐殖质有特殊气味,采用加热实验来发现,操作方法需要帮扶,无机盐的认识采用微课形式。 说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土壤在水中按颗粒大小分层:黏土、粉砂、沙、沙砾(小石子)。 探究实践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科学思维目标 能在科学探究后认识到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十分重要。 3.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前测,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责任态度目标 1.认识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保护土壤意识。 2.在学习中大胆发表观点、乐于合作、真诚评价。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策略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特点,本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策略为原则,采用“课堂前测--质疑--长时探究--取证--修正--概念再建构”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前测激疑,导入新课 (一)课前对学生进行课堂前测。 (设计意图:针对问题“猜测土壤中有什么”,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能了解到的学生的想法十分有限。而通过课堂前测,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就显得更加有针对性,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利用课堂前测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冲突,究竟土壤中是否含有这些成分,必须通过探究寻找证据,自然导入探究学习。 此外,课堂前测以思维导图为记录手段,既符合学生平时科学学习记录的习惯,同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二)课堂引入 引入:有看过神奇校车的同学吗?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奇怪的卷毛老师,快来听听她说了什么吧! (播放卷毛老师录音) 卷毛老师的问题,你觉得土壤里有些什么呢? (1).展示交流学生对土壤成分前测的记录,揭示课题并板书 (2).对学生回答关键的成分进行追问,怎么可以证明它的存在呢?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利用经典的科普读本引入,拉近与学生距离,引导学生爱上科普读物,利用里面孩子喜欢的主角带我们进入课堂探究,给孩子新鲜感,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建构概念 继续卷毛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